
今天(19日),徐彙藝術館曆經兩年時間精心籌備“妙像煥彩 化境入微——西藏日喀則地區13-15世紀壁畫專題展”對外開放。本次展覽以西藏日喀則地區13-15世紀壁畫為載體,逐漸揭開西藏的“神秘面紗”。通過藝術史研究的角度,立體展現獨具特色的藏族藝術,帶領觀衆領略大美西藏自然風光。
在藏族古代藝術史中,日喀則地區13-15世紀的壁畫被學界譽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繪畫傑作”。徐彙藝術館用了兩年時間,多次前往西藏日喀則地區實地考察,翻閱數百萬字的文獻資料,對當地珍貴的壁畫遺存進行了專題梳理。
展覽以日喀則地區13-15世紀壁畫風格的流變為主軸,以漢地藝術技法和圖像元素的融入為輔軸,解讀這些古老壁畫的繪制過程、構圖、用色、線條及其變化。同時展覽裡還融入了曆史故事,延伸出更加豐富的曆史圖卷。
為了能讓觀衆看到更多、更精美的壁畫,徐彙藝術館還專門定制了一本特大開本的圖冊,每頁長685mm寬500mm,共400頁,方脊精裝。整本圖冊幾乎涵蓋了目前留存的西藏日喀則地區13-15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從排版到印刷都是由設計團隊精心構圖制作,經過了幾十稿的反複推敲修改,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呈現出壁畫原本的色彩與張力,是國内極其少見的收錄數量多、圖像記錄真、印制品質精的一本西藏壁畫內建。
此次展覽中,有一幅被譽為“經典之作”的壁畫作品,因特殊狀況無法展出。為了彌補遺憾,策展人親自繪制了這幅壁畫的線稿,鋪滿整面展牆,拆分成11x11cm的局部,正好是520份,是以這次活動又被命名為“妙像煥彩 520衆籌計劃”。在展覽倒計時30天時徐彙藝術館已首發50張,收到了觀衆們的熱烈回應。
前來參觀的觀衆也可以将11x11cm的局部認領回去進行創作,不限制用材、筆觸等因素,鼓勵大家打開腦洞盡情發揮。數百人跨時空共同創作,構思、用色、一筆一劃親手描繪。
為了讓觀衆更加身臨其境,徐彙藝術館特地還原呈現了白居寺吉祥多門塔第二層第十六間。吉祥多門塔是白居寺建築群中最高的建築,全塔共76間佛殿,每一間都繪滿了精彩的壁畫,共繪塑了近三萬身佛像。塔内壁畫藝術造詣頗高,這次在這間1:1的複制殿裡,大家能有機會對當地的空間有更加真實的體驗。
除靜态展示大面積壁畫圖像外,徐彙藝術館還将展廳二樓打造成了一個富有機械美感的多元藝術空間。通過壁畫圖像、裝置模型、多媒體技術等方式,對古老壁畫進行二次創作,打造了費納奇鏡互動裝置、《鏡?相》空間折射等裝置。
在互動中,觀衆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改變作品的結構或者打破作品原有的秩序,打破了觀衆隻能被動觀看古代藝術的呈現方式,讓二維的古老壁畫煥發出新的生命。
據悉,展覽将展出至明年5月22日。
作者:顧一瓊
圖檔由采訪對象提供
編輯:王宛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