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事件一次次的觸動着媽媽們的神經,深怕自己寶寶一不小心中招。香蘭素的安全問題是其中熱門話題,時不時有人問我,到底香蘭素安不安全?為什麼要添加在奶粉中?如果安全,為什麼還會經常看到國家監管部門通報某些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因香蘭素被重罰的消息呢[1, 2]?
首先給大家一個肯定的答案,香蘭素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是絕對有保障的。香蘭素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最初發現于熱帶地區的植物香莢蘭,是一種具有濃烈奶油香味的物質。其化學名稱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結構式如下圖所示。
圖 香蘭素結構式
随着科學家對合成化學的了解和掌握,1858年,香蘭素第一次被合成出來,而且成為曆史上第一種人工合成的香精。随着技術越來越成熟,香蘭素的價格也變得越來越便宜,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大,目前被廣泛應用于乳制品、巧克力、糖果、營養保健、制藥工業、化妝品等領域。
香蘭素全球市場年消費量在2萬噸左右,我國的香蘭素年消費量在2000-2500噸,其在中國市場保持着4%到5%的年增長率[3, 4]。是以,香蘭素在食品中的廣泛、大量使用,從某個側面反映出其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還是有科學家在孜孜不倦的對其安全性進行着驗證。這類研究文章非常多,包含了細胞實驗、動物實驗等等,結果都是一樣——安全。早在10年前,Ho等[5]通過對大鼠腹腔注射150 mg/kg和300 mg/kg香蘭素進行毒性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劑量(已經是人類可能攝入的幾十到幾百倍)的香蘭素對大鼠均無毒性作用。2014年,Oliveira等[6]選用感染了弓形蟲的雌性小鼠進行體内急性毒性試驗,灌喂小鼠500 mg/kg香蘭素,小鼠也均無任何中毒症狀(勃起、體重減輕和姿勢異常)或死亡。
雖然到目前為止沒有試驗表明香蘭素有毒性,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還是很保守,建議每日可接受攝入量(ADI值)為0-10mg/kg[7]。簡單來說,這個值的意思是,10公斤重的寶寶每日攝入香蘭素不應該超過100mg。而實際上,寶寶壓根接觸不到這麼多的香蘭素。
看到這裡,有讀者也許會問:“既然香蘭素沒有毒性,那為什麼國家标準規定0至6個月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香蘭素呢?”
沒錯,《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規定0至6個月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不光是香蘭素。母乳是最适合嬰兒的食物,除了含有各種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外,還包含豐富的抗體等物質,可以增加嬰兒的抵抗力。但如果媽媽母乳不足時,那就必須要選用嬰幼兒配方奶粉。上述規定目的在于鼓勵母乳喂養。
但過了6個月後,我國食品标準就允許較大嬰幼兒配方食品中可以使用香蘭素等物質了,最大使用量為5mg/100mL;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最大使用量為7mg/100g。美國與歐盟等國家甚至對香蘭素的使用量沒有明确的限制,由企業自行決定加或不加。
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大些的孩子又可以吃含有香蘭素的奶制品了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原本母乳的味道也會随媽媽的食物攝入不同而有輕微改變,6月齡後的孩子,随着各式輔食的加入,口味就更不需要限制了。
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香蘭素還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在奶制品中均能降低阪崎克羅諾杆菌(一種對嬰幼兒緻命的緻病菌)的耐熱性,并且可以降低該菌在奶粉儲存過程中生長的風險,起到抑菌的作用[8]。
總結一下,香蘭素作為食品添加劑,是經過嚴謹、科學的安全風險評估的,且其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很小,是非常安全的。至于被罰的某企業,是因為違反了我國法律規定,其0-6個月的嬰幼兒産品中被發現有微量的香蘭素殘留。是以,媽媽們看完這篇不要糾結于配方奶粉中的香蘭素了,自己寶寶茁壯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本期作者:趙力超 彭銘倩
審稿:趙力超 | 美編:彭銘倩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21期).
[2].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1年第5期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和核查處置情況.
[3]. 呂曉婕, 香蘭素行業發展狀況. 現代食品, 2019(07): 第14-16頁.
[4]. 曲東傑, 重新定義香蘭素 索爾維讓美味更天然. 中國食品工業, 2019(05): 第78-80頁.
[5]. Ho, K., et al., Toxicology study of vanillin on rats via oral and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1. 49(1): p. 25-30.
[6]. Oliveira, C.,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ntioxidant and Anti-Toxoplasma Activities of Vanillin and Its Resorcinarene Derivative. Molecules, 2014. 19(5): p. 5898-5912.
[7]. Fuentes, C., et al., Relevant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a minireview on increasing ap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toxicity. Toxicol Mech Methods, 2021. 31(8): p. 559-565.
[8]. Yemis, G.P., et al., Thermal tolerance and survival of Cronobacter sakazakii in powdered infant formula supplemented with vanillin, ethyl vanillin, and vanillic acid. J Food Sci, 2012. 77(9): p. M523-7.
圖檔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