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又火了。

上周畢志飛改編《小城之春》+被罵+哭連奪三熱搜。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這次,還是經典改編。

罵得更猛了,因為是國民度更高的《大話西遊》:

#張雪迎重制紫霞仙子wink#

網友概括“東施效颦”,“一個是眨眼,一個是眨臉”。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 這wink可以說是很硬核了

來自《導演請指教》。

但就是這樣一個網友直呼尴尬的片段,播完後竟然是……一邊倒的好評。

陳祉希:看完這個片子,我來值了。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郝蕾:這才是電影真正的樣子。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連一向犀利的李誠儒,都直呼:

這部片子是我看到

最好的一部片子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是評委硬捧?

現場大衆觀影團好評度92%,也是參賽作品中最高。

在嘴仗、分裂、吐槽之後,終于有值得認真看的作品了?

背景都在催。

Sir這就要來聊聊:

第二期短片品相如何。

以及,又有哪些新的問題。

01

首先要說,張雪迎挺冤。

經典再現從來都是個天坑。

神作在前,已經深入人心,怎麼模仿都像是公開處刑。

《我就是演員》,姜潮許君聰表演《西遊·降魔篇》不到30秒被叫停;《演員請就位》,郭敬明改編《大話西遊》最後喜提零票。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尬在于。

這些片段都是電影裡的神來之筆,你不夠神,自然謬之千裡。

但在這一次,《導演請指教》裡改編的《大話西遊》沒有頂風作案。

它延伸出了另一個故事,《愛情》。

導演曾贈,她為男主(張晚意 飾)設計了一個特殊的背景:

父親是聾啞人,他會使用手語。

開場第一個鏡頭就是他在給父親介紹《大話西遊》的情節。

沒有聲音,但是獨特的手語形式,讓觀衆的情緒一下就被帶進導演設的局:

這是一個愛情的故事。

而且,需要你更靜地用心感受。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然後是張雪迎飾演的女孩出現。

紫霞仙子嗎?

不,她是一個來到景點,租賃紫霞仙子服裝拍照的遊客。

男主父親是做服裝租賃生意的,用他的話說,來這種地方拍張紫霞仙子遊客照的,都是些“傻女人”。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張雪迎的設定就是個失戀的姑娘。

不夠仙,甚至有點尴尬和狼狽,才是故事需要的。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不出幾分鐘,短片已經搭建起了三種關于愛情的态度。

男孩父親:不相信愛情,隻關心生意;

女孩:感情挫折,仍癡心想要挽回;

男孩:懵懵懂懂,從來不知道愛情是什麼樣的。

主題是有了,但故事呢?

夠動人嗎?

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讓觀衆接受故事?

導演的推進有條不紊。

男孩看到牆頭的女孩,并不直接上去催。

第一個動作,叫人;叫不動,用手電筒晃;晃不動,這才上城樓去催。

沉溺在男友電話中的女孩才注意到他,回眸時有淚痕,手上串鈴聲響。

鏡頭給到張晚意的臉,出神而迷惘。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再回牆頭,女孩已不見。

他獨自看《大話西遊》,女孩入夢,夢裡的wink順理成章。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最後男孩穿上至尊寶的衣服,也沒有了以往模仿者的尴尬。

到底愛情存不存在?

男孩和女孩是同一種人:你相信愛情,愛情就是存在的。

這個短片的好評,實至名歸。

02

《愛情》為《導演請指教》創造了一個非常平靜和愉悅的時刻。

因為它的出色表現,彌合了兩種評價體系的分裂:

專業和大衆。

賽制的設計便是據此設計的:

200位大衆,50位專業評審,每人一票。

兩種意見,在《愛情》這裡達到了統一,大衆和專業的得票率分别是92%和98%,總分全場最高。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就像郝蕾起身對後排觀衆說的:

好電影的感動和認知我們是一緻的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但能一直一緻嗎?

到了其他導演的短片,分歧還是會被擺到台面上。

電影院裡何嘗不也一樣。

我們沒少見過獎項傍身、影評人贊譽的電影,在院線排片難,上座低,上映沒幾天就慘淡收場。

也沒少見過口碑不佳,網上吐槽一片的電影,照樣票房好幾個億,賺得盆滿缽滿。

綜藝要選好電影,好導演。

“好”的标準是什麼?

《導演請指教》的争吵,基本都圍繞着這個問題,于是“吵架”、“撕×”、“大型辯論賽”。

上一期。

梁龍的短片因為大多數觀衆看不懂,按下離席鍵,票數低于120而停播。

大家沒有看到結尾:

色彩由黑白變為彩色,孤獨的“異類”抱團,找到同類,也找到了歸宿。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是大衆錯了嗎?

要知道,大多數觀衆沒有興趣去解讀導演的意圖,也沒有義務去關注行業裡是怎樣生産一部電影。

他們的評價标準很簡單——自己的感覺。

感覺好看就是好電影,覺得不好看可能轉身就吐槽。

是以陳祉希說出這番話時,螢幕上飄過一大片贊同的彈幕:

觀衆是真的要拿錢

要拿時間

去看一場電影的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這就是為什麼觀衆對待電影比電視劇嚴苛,電影很難像劇一樣動辄就9分+。

因為你不能像看電視劇一樣,覺得不好看就右上角,退出棄劇。

看電影是有沉沒成本的。

看到一部看不懂、不喜歡的片,反正錢也花了,隻能硬着頭皮看完。

就算不想浪費時間,中途離場,但去電影院來回通勤的時間也是免不了的。

問題在于:

一部無法讨好大多數觀衆的電影,是否就應該從市面上消失?

是不是也應該允許,一部隻能讨好10%,甚至1%觀衆的電影存在,然後讓它給予那部分觀衆100%的觀影體驗?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專業與大衆(市場)之間的分歧,這一期中展現得最明顯的是兩部作品。

蒙古族導演德格娜,改編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的《黑駿馬》。

拿出這個故事後,齊溪非常感興趣想要加入。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制片人們一看,就知道這是個有底氣的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出手果然穩。

坦白說Sir很喜歡。

祖孫三代在大城市裡的同一屋檐下生活,外婆想回到家鄉伯勒根河,屋裡正在做的奶茶還沒關火,就拉着行李箱出走。

可隻是在公園轉上一圈,又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回到家裡。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為什麼不回去?

離開家鄉50年,認識的故人已經離去,伯勒根河聽說已經幹涸……

“回不去的故鄉”,這個命題太常見。

但這部短片又加入當下的現實:

為什麼回不去?

疫情、隔離,想出遠門也更難了。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是以在整部片子裡除了鄉愁。

多了窒息、不安,莫名的煩躁。

打通了我們置身于“後疫情時代”的情緒,你能看到人與故鄉的阻隔,代際的隔閡,人與社會的隔離。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Sir不能說德格娜的這部作品渾然天成。

起碼是Sir更欣賞的類型:

生活應該是複雜多義,可以讓人自己去體會和了解。

不出意外。

這部作品專業和大衆評價呈現兩極分化。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是的,評價再高,一部電影最終要面對市場。

導演實作了表達。

制片人和投資人卻無法回避投資與回報的問題。

方勵,一個為了好片子賠了都高興的制片人。

當時《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排片隻有0.04%,但我管他三七二十一,還拉着李睿珺跑路演呢,跑了8個城市。大家說太誇張了,但一個好的電影值得你這樣付出。賠了又怎麼樣,高興呗,哈哈哈哈哈。

仍然給了德格娜一盆冷水。

簡單概括:賠錢可以,前提是導演要用高的藝術性,回報那部分打了水漂的投資。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另一邊的例子。

王暘的《我知男人心》,故事講楊千嬅飾演喝了一杯咖啡後,突然發現自己有讀男人心的能力。

呈現的效果?

李成儒直接開怼: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在專業評價層面,《我知男人心》被批得體無完膚。

但是,84%的大衆好評度,都市情感題材,讨論渣男渣女等年輕人熱議的話題。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換個思路,這不就像是……《前任3》?

口碑撲街,豆瓣5.5。

但不妨礙有大把男男女女看emo了,最後電影拿下19.4億票房。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這樣的電影,是否也是市場需要的?

《導演請指教》的不可開交,既是不同的人對于電影了解的分歧,也是不同的人對于自己的立場和利益的站位。

你看藝術,我看娛樂,他看投資。

個中掣肘,幾乎是電影的宿命。

重重包裹的,導演對電影偏執的愛,要如何突圍?

03

影院是觀衆的主場,片場是導演的主場。

《導演請指教》帶我們進了電影的後廚。

這的資金和團隊,是原材料和各種調料,那麼導演,無疑就是最重要的廚師。

上一期寫完後,有朋友在背景抗議:你對畢志飛就是有偏見,《新小城之春》拍得明明不差。

既然是《導演請指教》,那麼Sir就想盡可能剝除外界因素。

回歸導演。

畢導拍得如何呢?

現場他的确得到了不少的肯定和鼓勵,然後如釋重負地淚灑當場了。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現場票數192,赢了梁龍,起碼大家看得下去,把片子看完了。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Sir再次強調:

導演,導演。

畢導在現場如何導戲?

劇本研讀。

沒講清楚故事邏輯,演員提問題就是:劇本可以改,我真無所謂。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為人平和,尊重演員?

一開拍想不起自己說了啥,全靠演員提醒。

△ 可算知道了《逐夢演藝圈》的11條叙事線是怎麼拍出來的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堅持要走戲,可演員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你一直看手機,你又不看我們。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為啥不看?

有攝影看就行了。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在現場,畢導更像是一個包工頭。

他負責攢一幫演員、編劇、攝影、美術,到了現場,一聲令下:

你們上來,自己動。

Sir不否認《新小城之春》的确有進步。

但你要考慮清楚:

你看上的究竟是導演,還是導演找來的演員、編劇、攝影、美術們?

雖然說作為一個觀衆,隻需要面對銀幕展現出來的成品。

但要看透《導演請指教》,不可忽視的一個陣地,就是片場。

在這裡,你才能發現導演的風格、性格,以及真正用上了自己多少本事。

有的導演向攝像求救,有的導演向演員求救。

甯元元在惠英紅面前,像個來片場學怎麼指導演員的學生。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執行方案遇到困難,那就算了吧,不要這麼麻煩。

感覺她永遠笑盈盈,這也ok,那也ok,沒什麼自己堅持的主見。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Sir本以為最後的短片會是災難式的。

但結果居然……還行?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改編《五行山》,講述一個網瘾少年,擅長玩農藥裡的孫悟空,被媽媽送進了一所“五行書院”,就像被壓在了一座大山下。

映射的現實,你猜到了。

彈幕上都在說——“敢”!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有幾處設計的确有點意思。

比如教育部門的封條,就像是等待唐僧揭下的封印。

五行書院被查處後,招牌破落,“院”變成了一個“完”。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有好題材,有想法。

但也看得出,導演對全片的把控力,仍然還很稚嫩。

技巧和經驗上更成熟的導演呢?

他們大多的問題是,沒資源,沒錢。

什麼都得自己上手來。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德格娜距離上次拍攝已經有4年,重回片場,裝置不熟悉,身體吃不消。

少數民族題材,還得給演員來個蒙語速成班。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曾贈的片場裡,把能遇到的基本問題都挨了一遍。

改編《大話西遊》的IP,要找沙地,資金短缺。

突降大雨,“沙漠”變泥坑。

裝置沒信号,收音出問題,群演鬧情緒。

爸爸在醫院複查,導演心裡害怕。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從強顔歡笑,到調整情緒,處理問題,進入拍攝狀态。

拍不出《大話西遊》漫天黃沙的蒼涼。

惡作劇的暴雨,沙漠中泥濘的水潭,幹脆就拍進電影裡,反正我們的生活不就充滿這樣的無奈和無常。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困難有,麻煩多。

導演始終相信,隻要有信念感,都是可以熬過去的。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如果說,原來我們隻拿影片品質本身,來判定導演的能力。

那麼這些幕後的冷暖,提供給了我們更多觀察的視角。

了解這些之後如何評價,是你的選擇。

回到全場沒有争議的《愛情》。

電影的制作工序複雜,行業内的套路繁多。

但真正的好電影,源頭總是一顆純粹的熱愛之心。

短片裡那些擊中人心的畫面裡,都是拍攝中導演一點點摳出來的。

一滴眼淚的精确,一個扭頭的節奏。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不隻是演員的表演出色,更是導演的能力和素質展現。

張晚意和張雪迎談論愛情,一場稍不留神就變成尴尬說教的戲。

導演怎麼處理?

後景,女孩說男孩做的是“愛情生意”;前景,一對穿婚紗的新人從左到右走過。

後景,女孩說“假的證明不了,真的不用證明”;前景,一對穿着喜服的情侶從右往左走過。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導演也抛卻了對《大話西遊》經典台詞的複刻。

抽出了它的核心:真摯。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同時也給出了她的答案:真摯的愛情從不可笑。

基礎的食材,有限的配料,做不了滿漢全席。

對真正有才的導演來說,卻能熬一鍋醇香的粥。

影視寒冬,行業處于投資冷靜期,新人導演無戲可拍。

目前電影節、創投扶持計劃,也不能完全解決影視制作新人的困境。

可好的導演需要被看見。

某種程度上,這節目看到了更多對電影的思考,尤其是對導演工作的探讨。

它也許是沸騰的,喧鬧的,有争議的。

但如果新人導演真有一天從沒有熱度,到大衆視野裡淡去。

拍電影重新成為一種特權,看電影成為小衆狂歡,影迷圈地自萌的時候。

它可能才真的死了。

畢志飛被罵哭連奪三個熱搜,隻看手機不導戲,這也算導演?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西貝偏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