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議嶽飛之死引發的思考(圖)

說起嶽飛死因,高宗殺嶽飛的真正原因,是宋自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的心腹巨憂,那便是怕武将實力過大而謀權篡位。

唐朝自安史亂後,武将實力大增,割據稱王,甚至謀奪帝位,史不絕書,最後唐也是亡于武将之手。而五代帝位頻繁更替,更是武将之間你争我奪的結果。是以自宋同樣以武将身份立國之後,懲前往之弊,防武将之禍尤顯重中之重,自然成為祖訓而被曆代宋帝所恪守。

小議嶽飛之死引發的思考(圖)

南宋立國之初,由于對金戰争的需要,導緻一些将領實力迅速膨脹,擁兵自重的武将之禍未必不會是以再現。靖康之難也好比安史之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高宗可謂深谙此道。而就在此時,嶽家軍異軍突起,橫空出世,将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幾乎舉世無敵。在武将之中更是鶴立雞群,無與倫比,這樣又豈能不成為首要重點防範的對象?

試想如果,嶽飛在統一北方,收複故土之後,在好事者蠱惑之下,萬一頭腦發熱,生出那麼一丁點的不臣之心,則劍鋒所向,高宗除了将帝位拱手相讓?還能如何?誰又能抵擋得了嶽家軍的雄風?到時趙宋江山轉眼便成嶽家天下,難道絕不可能發生?嶽飛将會複制宋太祖而黃袍加身。想當年宋曾因之得天下,又豈能如今由之而失天下?宋太祖成功之途必是曆代宋帝最為忌憚與防範的,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征兆都要及時扼殺。何況現今嶽飛羽翼已豐,加之一旦成功收複中原,居功至偉的他将是大勢已成,恐是無人再能制衡,到時改朝換代說得直白點,還真是隻差一念之間而已。

小議嶽飛之死引發的思考(圖)

是以金人也有可能不再是高宗最大敵人,誰比金更強大,那就會是最大之敵。很不幸,嶽飛通過驚人的百戰百勝,已自動更新成為了趙構眼裡,對自身皇權構成潛在的巨大威脅。何況“嶽家軍”三字也足以證明,這支軍隊說到底還是嶽飛的私人武裝,它的戰鬥力越強,就越可能是宋朝廷之大患。而其在四處征戰中所獲得的天下民心,更是令高宗每一思之就寢食難安,可憂可懼。

這個“如果”想必便是趙構最大心病之所在,他不得不預謀防患于未然。

嶽飛之死就在于他的實力太過強大,且名聲太過響亮。強大到已經嚴重對皇權構成了客觀上的威脅;響亮到天下百姓對嶽飛的期望已超過了對皇帝的期盼。可惜嶽飛對此一直缺乏自我警惕,論政治權謀确實是個門外漢的水準,不及秦桧遠甚!隻知一片赤誠報國的他竟還想要更壯大自己實力,如此才能建功,才能雪恥,來達到為宋室為天下效力的目的。豈料他越是如此,高宗越不可能感激他,越不會信任他,相反隻會更加的畏懼害怕他,更為的擔憂防範他,最終被殺結局當是情理之中的事。況且又能送金朝一份大大的厚禮來求和,一舉兩得的趙構何樂而不為?

小議嶽飛之死引發的思考(圖)

故從整件事來看,趙構殺嶽飛于雙方的性格而言都是勢所必然。深謀遠慮卻小富即安,嚴守祖訓而絕不信任任何武将的高宗,遇到了過于純潔,滿心赤誠,出泥而不染,一心隻想光複中原的曠世名将嶽飛,不能成魚水,必然成水火。

如果我們敬愛的嶽将軍能多修得些帝王心術,擅長點揣摩君主心思,并在建功立業的同時,竭力證明自己謀反之不可能,哪怕是以有損光輝名聲,甚至有害事業成功也在所不惜,就如韓世忠那樣,悲劇理應可以避免!但想嶽飛為人何等之大公無私,何等之潔身自好,何等之光明磊落與襟懷坦蕩!但求問心無愧,頂天立地的他根本就不屑于,也難于去做那些污穢苟且之事來謀求自保,這就注定了他的悲劇。說到底嶽飛是死在了“一塵不染”上。

曆史一再證明,身處“臣”的地位,就注定了自身實力絕對不能達到對“君”構成威脅的程度。一旦有此萌芽,則無論你是存有異心還是赤膽忠心,皆已非最重要,遲早淪為君主之眼中釘與肉裡刺,除之方能安心。明白此道,也是為臣入門之檻,除非你所面對的是昏君庸主。可惜宋高宗資質過人,精明聰慧,且見多識廣,絕非平庸之輩。嶽飛之死理應無可避免,令人長歎息一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