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作者: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槐蔭書話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态

我在1974年讀《紅樓夢》,從一開始就把這本奇書當小說看。現在,我還不時翻翻,還是把它當小說,覺得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有無盡的魅力。

但是,我讀《紅樓夢》的年月,主流觀點是把這部小說當成政治小說,是講階級鬥争的。是以,有關曹雪芹的家世,江甯織造曹家檔案史料也配套出版。我好奇,在新華書店買了一冊,讀了幾頁,感到毫無趣味。比如,有一個奏折,是朝廷召曹寅進京,曹寅向雍正報告行期,并告訴皇上他帶了一套新刻的唐詩。雍正硃批:知道了。對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來說,也許這道奏折有什麼微言大義,但我是個普通讀者,是僅僅把《紅樓夢》當小說讀的千千萬萬讀者中的一員;這樣的曹家史料,我怎麼也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雍正沒有煩瑣的批示,隻用“知道了”三個字,就高效率地處理一件公文。幾十年過去了,《關于江甯織造曹家檔案史料》還在我的書房裡,内容,我就記住了三個字。

多年前,一位朋友處理他的藏書,挑出幾種廢棄的,讓我再看看有沒有想要的;我在他廢棄的藏書中,挑了幾種清代皇帝的硃批影印本,其中就有《雍正皇帝禦批真迹》。當然,我對人棄我取的舊書感興趣,并不是我想當皇帝,而是想看看真實的禦批是什麼模樣,是當作文化資料來接收的。

這種影印的書籍,我想也是為我這樣的讀者編的。搞清史研究的,會去看原件,不會重視這種書。這套書重歸我,我翻閱過,終于看到了皇帝禦批真容。在廣東巡撫年希堯的一個折子上,雍正硃批:“知道了。一切總仗不得。大丈夫漢,自己掙出來的,方是真體面。勉之。”年希堯的這個折子,是向皇帝謝恩的。他說收到他父親的信,知道他的妹妹被封為貴妃,這是一家的榮寵,他在衙門設了香案,率眷屬“望阙叩頭謝恩”,然後表态:“奴才惟有益加勉勵,小心謹慎,仰報高厚于萬一耳。”雍正的硃批,雖說“知道了”,言外還有對奴才的訓誡,告訴他:不要以為你妹妹冊封貴妃娘娘,你就以為朝裡有靠山了(一切總仗不得),你還得靠自己為自己掙得功業。隻有靠自己,才是做官的體面。雍正“知道了”,對奴才說貼心話,威嚴中含愛心。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這樣的禦批。“奴才”是一種地位和身價,你想當奴才,還沒那個資格呢。

當年,我為讀《紅樓夢》買了一本研究史料,如今隻記得三個字,這本書也不算白買,因為這三個字串聯起禦批真迹,增益我的知識。

現在,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常聽人說他(她)“活得太累”。我想,“活得太累”,并不是去碼頭上扛麻袋,出了許多汗才累,而是頭腦裡塞滿了太多的垃圾資訊。一刻也不願離身的手機,不停地灌輸五花八門的資訊,資訊超載,怎能不累?我的忠告是,對重要資訊,我們學雍正皇帝,批它“知道了”三個字就得,不必再“深度閱讀”,連續追蹤,那你就會輕松許多。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為讀《紅樓夢》買的《雍正皇帝禦批真迹》,我隻記得其中這三個字

(此處已添加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