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國詩人劉琨

作者:劉石球潇湘文

劉琨(27O一317),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

他祖上是漢代皇族,魏晉以來曆任高官,父劉蕃位至光祿大夫。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劉琨本是個很有才情的詩人。不過早年在洛陽寫的那些淺薄的東西,并沒有生命力,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惟有産生于後期的三首詩及數篇書、表文章。

這幾首詩寫得蒼涼悲概,雄渾遒勁,早已洗盡浮華氣息。

劉琨在《答盧谌》詩的序文中說,他“不複屬意于文,二十餘年矣”,事實上,正是在這種“不屬意”狀況下唱出的慷慨悲歌,才充溢着真情實感,包孕着崇高志節,思想及藝術品質皆遠非前期可比。

這誠如論者所說,“劉琨、、、忠義之氣自然形見,非有意于詩也”(陳繹曾《詩譜》),“蒼蒼莽莽,一氣直達,即此便不可及,更不必問其字句工拙”(成書倬雲《多歲堂古詩存》)。

劉琨創作的成熟時期,正在他全身心都投入到恢複國運鬥争之際。

建武元年(317),劉琨遠在北方,後被扣留。

劉琨并不知情,毫不為備。他被拘後心知必死,但神情自若,毫無懼色。

他作了《重贈盧谌》詩,自陳襟懷,握中有懸壁,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裡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鈎。

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

中夜撫枕歎,想與數子遊。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誰雲聖達節,知命故不憂。

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典故,西周初姜尚知遇周文王,東漢初鄧禹投奔光武帝,陳平解劉邦白登之圍,張良救劉邦鴻門之厄,晉文公重耳、齊桓公小白都能任賢授能,不問仇黨,、、、然而自己卻未能遇到這些明主,隻能如孔子那樣辛苦勞碌,功業不成,最後概歎“吾道窮矣”了。

未二句以“百煉鋼”比喻自己的意志才幹,以“化為繞指柔”來表達自己受制于人、“英雄失路”(沈德潛語)的痛切遺憾。

多年的忘我奮鬥,使劉琨在北方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名望,是以他無辜被扣押後,引起了各方面的憤慨,一些将領,甚至包括段匹䃅所委任的官員,都打算用武力來解救他。

段匹䃅已成騎虎之勢,但在東晉王敦的唆使下,他就對劉琨下了毒手,劉琨的子侄等同時遇害。

從早年遊宦洛陽的著名才子,到中年以後撐拄幽、并的重臣,劉琨先後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差異。

這種變化固然是社會條件所使然,所謂時勢造英雄也。

同時也表明,劉琨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有為男子,他能在千難萬險的逆境中不斷砥砺,使自己的愛國情操不斷升華。

為了國家的統一,他舍身家性命于不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後壯烈獻身,取義成仁。

劉琨是一位風格雄峻的詩人,也不愧為一位名垂史冊的愛國英雄。(允中文後節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