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钗嫁給賈寶玉,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紅樓夢》,設計賈母和王熙鳳用調包計,拿健康的薛寶钗替換了病危的林黛玉,謊稱“傻子”賈寶玉要娶林妹妹……
結果薛寶钗嫁入榮國府時,林黛玉魂歸離恨天。她的洞房花燭夜一片清冷,自然也沒有與賈寶玉圓房。

說實話,很多人認可續書這段故事。但無疑與曹雪芹在八十回前埋下的伏筆不對應。不提優劣,君箋雅侃紅樓的觀點早都講過多次。黛死钗嫁的故事曹雪芹早都講得明白。
根據“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伏筆,石呆子逢冤被害,失去了湘妃、麋鹿等幾把寶貝扇子。以及林黛玉的芙蓉花簽借昭君出塞故事,預示賈寶玉逢冤被害,林黛玉被迫頂替他人與賈探春二女同嫁,遠嫁異國做了王妃,并在不久後淚盡而亡。
林黛玉遠嫁,賈寶玉并無任何辦法,隻得接受現實!至于有人說林黛玉死,賈寶玉不會獨活這類話,他從來隻說做和尚,沒說要殉情,咱們也别多情了。
林黛玉不在了,賈寶玉總要娶親。他當時自然是不願意。但人生有時候“不如意”的事不由自己做主。失去林黛玉是如此,迎娶薛寶钗也是如此。
(第五十八回)芳官笑道:“哪裡是友誼?他竟是瘋傻的想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是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隻是不把死的丢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得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
梨香院三官故事,就是寶黛钗三人“黛死钗嫁”的伏筆。根據三官故事,林黛玉出嫁前與賈寶玉一定有了婚約,迫于無奈才出嫁。
賈寶玉認可林黛玉是嫡妻,再娶薛寶钗是以“續弦”之禮迎娶。
如此,以薛寶钗的出身完全比對的賈寶玉,成為“續弦”誰也說不出什麼話。
那麼,賈寶玉為什麼會突然要娶薛寶钗呢?隻因賈母大限将至,不得不成親。
(第三十九回)劉外婆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是以說來奇怪。老壽星當個什麼人?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極标緻的一個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頭,穿着大紅襖兒,白绫裙子──”
之前多次解讀過劉外婆的雪下抽柴故事,本文不贅述。簡單講一下所謂“老壽星”是反話,就是指賈母大限将至時,薛寶钗“沖喜”成親。
隻可惜成親當日,薛寶钗嫁進來時,賈母撒手人寰。
抽柴的女孩“梳着溜油光的頭”代表成親。“穿着大紅襖兒,白绫裙子……”是紅白喜事于一身的隐喻。
賈母終究是反對金玉良姻到底。明明薛寶钗已經嫁進來,她卻用死反對,證明賈母并不是反對薛寶钗本人,而是金玉良姻對賈家有害無益。
金玉良姻背後,是王家在操控,将賈家的未來徹底捆綁在王家身上。
薛寶钗嫁給賈寶玉,未來生了孩子是敕造榮國府的繼承人,将與王熙鳳的兒子一起,成為榮國府第五代繼承人,身上都有王家血脈。到時候王家兵不血刃就控制了賈家。可謂狠毒之極的“母蝗蟲”政策。
金玉良姻于賈家極為不利,賈母反對也不止是因為林黛玉。
不管如何,薛寶钗嫁進來,賈母卻撒手而去。喜事變成喪事,自然以喪事為重。
薛寶钗的洞房花燭夜,最是清冷的寂寞,估計蓋頭都沒有人給她揭開。室内紅燭高照,室外卻哭聲搖山振嶽。這也為薛寶钗的未來埋下悲劇的伏筆。
賈母去世,賈寶玉和薛寶钗要守孝一年,不能圓房不能行周公之禮。二人就此失去最後團圓的機會。
不久賈家抄家,寶玉夫妻下獄再放出。走投無路投靠薛姨媽,卻被夏金桂陷害,誣陷賈寶玉與香菱有染。香菱是以而死,成了壓垮賈寶玉的最後一根稻草。
賈寶玉将死之時,癞頭和尚出現将他度化而去,一如當初甄士隐出家。薛寶钗一人在家獨守空房,苦等丈夫歸來不得。
《菊花詩·憶菊》
念念心随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
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說的就是寶钗那時的境況!
文|君箋雅侃紅樓
關注作者、點贊、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