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下結論:給林黛玉和薛寶钗的元宵節禮物完全是賈妃元春自己決定的。
大觀園詩歌賽裡賈寶玉作詩做不出來,薛寶钗幫他改了一首,林黛玉代他寫了一首。
賈元春作為監考老師,雖然不見得知道寶钗改了哪首,林黛玉代寫了哪首。但是誰幫了寶玉,又是怎麼幫的。顯然元春都是看在眼裡的。
而且這時候賈寶玉對寶钗和黛玉的态度有什麼差別嗎?
沒有,一點都沒有。都很親昵,關系都不錯。
從元春的角度看到的就是賈寶玉和寶钗、黛玉的關系都不錯。
在寶玉作詩遇到困難的時候,寶钗幫助寶玉給了一個解決方法,而林黛玉直接給寶玉打小抄。

而書裡賈寶玉小時候是賈元春帶着的就是說元春和寶玉之間有點長姐如母的意思,
那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
你娃或者弟弟妹妹上高中了。
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很不穩定。
這次考試全班第一,下次考試全班第二十名。
而且這孩子本身還挺不愛學習的。
但是孩子還小,全家都指望着他。
這時候你希望什麼呢?
肯定是希望有個人能幫着孩子把學習成績提上去,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是吧。
那無論是從他們是日常生活還是大觀園詩歌大賽裡,林黛玉和薛寶钗的表現是什麼?
林黛玉:你不喜歡搞這些,我也知道你不喜歡搞這些。是以我不勸你學習考公務員,也不會有意無意地明示暗示讓你去考公務員。就算有家長逼着你學習,沒關系,我幫你打小抄,我幫你寫作業。
薛寶钗:我知道你不喜歡考公務員,也不喜歡當公務員。但是你應該去考,應該聽爸爸的話。如果不會,我教你啊。
這兩種态度從原則上說,都沒有什麼問題。
問題在于賈寶玉,賈寶玉是那種,你打死他,他也不會去考公務員的那種人。
更深的問題是,無論是在深宮的加菲元春同學還是賈府裡的賈政都需要且明白家族需要一個能考取公務員的人才。
是以作為賈寶玉的家長賈元春同學,無論有多欣賞林黛玉,為了弟弟的未來為了家族的未來,都必然會選擇對會勸賈寶玉上進的薛寶钗更好更尊重。就算心底真的欣賞林黛玉文采風流,也會在行動上,離林黛玉遠一點。
至于漂亮?漂亮關我什麼事!
開什麼玩笑?
我弟弟還在上學?你敢讓他談戀愛?考上公務員以後,漂亮姑娘多得是。
就是說出于賈寶玉還要考學以及以後事業上考慮,賈元春必然愛護薛寶钗多于林黛玉。此時賈元春賜禮物,林黛玉低寶钗一等也是正常。而元宵節禮物本來也不多,寶玉自然是比同輩姐妹多,總不至于在寶钗這裡又再分一等,索性和寶玉一樣了。
要說此時元春一定有給寶玉婚配的意思,倒是不一定。這時候賈府上下都指着寶玉考個一官半職,很難說就一定急着給賈寶玉婚配。
再說王夫人為什麼不會調換林黛玉和薛寶钗的元宵節禮物。
首先,元春此時是妃子,那就是皇家的人。送的禮物都是登記在冊的,且是送到賈母的屋子裡。
王夫人連身邊人是忠是奸都分不清,有能力偷換嗎?
其次,禮物而已,小事。沒看見賈寶玉一聽說林妹妹的和自己的禮物不一樣,巴巴就把自己的送過去了嗎?賈府類似東西多得是,哪裡就真的放在眼裡了。
當然有人也說了,元春此時是皇帝的妃子,她的禮物不重要,禮物裡表達的意思和态度很重要。
有沒有表達什麼意思态度,我們怎麼說不重要,重要的是賈府裡人怎麼看。
我們看下賈府裡人精賈母、王熙鳳,以及其他長輩賈政、王夫人、薛姨媽從此對寶钗寶玉态度有變化嗎?
沒有。
一點都沒有。
賈母繼續當寶钗是親戚女兒,王熙鳳繼續拿寶玉黛玉當小兩口打趣。
要說林黛玉是賈母的心頭肉,賈母沒有變化繼續疼愛那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王熙鳳如果有寶钗是寶玉以後夫人的想法,必然會在态度上對寶钗有更示好的舉動。
那我們看看下文,其實也是沒有。
包括賈政後期考慮到寶玉的生活,也隻是想着給寶玉找兩個房裡人。王夫人或者有想法,但是也沒有什麼實際行動或者話語流露。
總結,此時賈妃元春賜給薛寶钗和林黛玉的元宵節禮物,完全是自己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