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校,工作繁重,除了常年兩個畢業班的國文教學,還搞辦公室工作,甚至起初辦公室就我一個人。會議記錄、計劃總結、智語獎狀、牆報黑闆報、曆屆校園藝術節策劃撰稿、教師繼續教育登記申報、職稱申報……,全是我的事或全有我的事。暑假還寫校志,還要在職進修,還要業餘寫作。有一段,假期還給畢業班統一上課,當年要考前預選,全校預選考上的,由我上國文課。
直到後來智語不用寫,我已經寫了二三十年智語。
由于工作任務繁重,就沒有時間臨帖,隻臨過幾天柳公權,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
是不是不臨帖我的字就寫得好呢?不敢說。現在我進一步了解了書法,才發現書法真的是那麼深奧。不過,這麼多年學校開會就挂我寫的會标,多少年來不知多少學生家有我寫的獎狀,看來我的字還不至于給學校丢臉。學校搞書法的教師很多,其中還有個中國書協會員,我的字有大問題他們會看得出,提意見的,但他們中那個中書協會員寫了字卻常常找我給他提意見,說優點他還不高興。
總之,不臨帖照樣可以寫好字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要注意:
首先你得有悟性,雖然不一定非是賈平凹那樣的天才,但看字就能悟到筆法的這種天賦應該有。
其次,詩書畫相通,你得會詩畫,會寫作,至少熱愛。審美、觀察、想象力、表達能力,這些在詩書畫都可以通用。天下三大行書,都是文稿。這方面,賈平凹作為著名作家,肯定不差。
觀察能力不行,對字的用筆很難看透。
沒有想象力,字寫出來才知道怎麼個樣子,這也不行。最簡單的,書法有個公開的“秘訣”,就叫寫字“預想字形”。
第三,審美趣味的高低直接決定你書寫的檔次。
第四,知道,但表達不出來,甚至要求用書法僅有的八種基本筆畫(筆法)就要表達很多很多以至無窮,你做不到,沒有書法的表達能力肯定不行。
而書法美有很大的成分是技術層面的東西,否則縱然想到也無法表達,是以,你不臨帖,但得天天練字,甚至像書聖和草聖一樣,天天洗筆洗硯台,搞得“池水盡黑”。
賈平凹那樣愛文學愛藝術的人,一定是一天不寫字就不舒服的。
懷素練字,用芭蕉葉,寫光了萬株芭蕉。筆,寫壞了的叫“退筆”,退筆多了,埋起來,成為“筆冢”。
是以,蘇東坡說,“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秃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
又說回字寫得不咋樣的我。
我現在仍然不臨帖,隻把那些法帖挂在牆上,天天看、天天揣摩,進步卻是以有一些,隻因為暗合了前人的一條經驗:将法帖“張挂壁間”,朝夕揣摩。
那二十多年寫智語獎狀的功夫,也沒有白費,至少可以回想筆法的失誤。
揣摩、分析筆法,找出法帖的成功之處和自己的失誤,不能代替大量的書寫——書法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藝術,有些東西想得到,要寫出來,非長期實踐不可。賈平凹寫字這麼多年,應該是運筆非常熟練,甚至有着他自己的個性的。
據我所知,他和前中國書協現國際書協幹部劉智先、演員張鐵林是書法朋友,他們都最最反對講究起收、描頭畫角,提倡“下筆就寫,寫好就收”,還認為“書法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
具有這種層次的認識和努力,書法不會差。看看他的字,确實已經鐵畫銀鈎、内涵豐富,很有功夫。

劉智先及其書法
張鐵林及其書法
(圖檔選自網絡,鳴謝作者,侵權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