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所謂活得真實,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

作者:曉楠筆記

書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作者: 【英】羅伯特·戴博德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豆瓣評分:8.5

推薦指數:⭐️⭐️⭐️⭐️⭐️

這本書沿用英國著名童話《柳林風聲》(一個蛤蟆冒險的故事)中的人設,以蛤蟆冒險結束後繼承父親的莊園,有一天卻抑郁了。在朋友的勸說下,蛤蟆開始向心理醫生蒼鹭進行心理咨詢。通過蒼鹭的心理咨詢,蛤蟆開始了自我探索,成功找回了快樂和自信,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是一本披着童話外衣的心理學入門書。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詞彙,而是通過蒼鹭與蛤蟆心理咨詢去探尋蛤蟆抑郁情緒的根源,探究蛤蟆是如何受到原生家庭、童年經曆影響的以及探索如何才能實作自我成長。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一點是,蒼鹭不直接回答蛤蟆的疑問,而是引導蛤蟆自己思考、發現。這也會提升讀者的代入感,增加這本書的工具價值。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19 購買

1⃣️兒童自我狀态:行為和感受像個孩子。由童年殘留的遺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時候體驗的所有情感(兒童的基本情感)和随後演變的行為模式。

2⃣️父母自我狀态:表現得像自己的父母,這種狀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還包含了對生活的評判标準,讓我們借此判斷是非對錯。

3⃣️成人自我狀态: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它能讓我們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現實狀況,能計劃、考慮、決定、行動,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在兒童狀态下,我們體驗到不同的情緒;在父母狀态下,我們不是在挑剔别人就是在教育别人;隻有在成人狀态下,我們才能學到關于自我的新知識,才能正确評估自己的行為,傾聽别人而不馬上駁斥。

✏️每個人身上都有這三種自我狀态,它們都有存在的價值。

童年時我們就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也會試着去回答兩個問題:

1⃣️我是怎麼看自己的?我好嗎?

2⃣️我是怎麼看别人的?他們好嗎?

根據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就會形成四種組合,也就形成了人生坐标。

一旦我們在童年決定用哪種态度和觀點,我們就會在随後的人生裡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這些态度和觀點,變成我們存在的底層架構。從那以後,我們便建構出一個世界,不斷确認和支援這些信念和預期。換一個詞來說,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自證預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所謂活得真實,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

童年時形成的觀念會驅使我們去建構出一個世界,并不斷去控制事件的發生,以確定我們認為的事情會如期而至。

心理咨詢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得出于自願。

如果你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結,并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它們,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對大多數人而言,成長的本質就是要減少并最終打破依賴關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所謂活得真實,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這能打破從童年延續而來的因果循環,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經曆的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高情商的人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感。他們能管理情緒,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沖動,也懂得延遲滿足,進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

#閱讀的溫度##讀書##全民薦書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