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作者:晓楠笔记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 【英】罗伯特·戴博德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豆瓣评分:8.5

推荐指数:⭐️⭐️⭐️⭐️⭐️

这本书沿用英国著名童话《柳林风声》(一个蛤蟆冒险的故事)中的人设,以蛤蟆冒险结束后继承父亲的庄园,有一天却抑郁了。在朋友的劝说下,蛤蟆开始向心理医生苍鹭进行心理咨询。通过苍鹭的心理咨询,蛤蟆开始了自我探索,成功找回了快乐和自信,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是一本披着童话外衣的心理学入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通过苍鹭与蛤蟆心理咨询去探寻蛤蟆抑郁情绪的根源,探究蛤蟆是如何受到原生家庭、童年经历影响的以及探索如何才能实现自我成长。个人认为比较不错的一点是,苍鹭不直接回答蛤蟆的疑问,而是引导蛤蟆自己思考、发现。这也会提升读者的代入感,增加这本书的工具价值。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 购买

1⃣️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儿童的基本情感)和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

2⃣️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这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3⃣️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能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在儿童状态下,我们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在父母状态下,我们不是在挑剔别人就是在教育别人;只有在成人状态下,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行为,倾听别人而不马上驳斥。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三种自我状态,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

童年时我们就会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会试着去回答两个问题:

1⃣️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会形成四种组合,也就形成了人生坐标。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童年时形成的观念会驱使我们去构建出一个世界,并不断去控制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我们认为的事情会如期而至。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高情商的人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阅读的温度##读书##全民荐书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