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道與傳心》之宋元明清時期道家尊師重道典故(九)

作者:度盡劫波兄弟在
《師道與傳心》之宋元明清時期道家尊師重道典故(九)

(七)玉陽真人王處一

《師道與傳心》之宋元明清時期道家尊師重道典故(九)

王處一(1142~1217年),号玉陽子,金代甯海東牟人。王處一幼年喪父,事母至孝。兒時不喜嬉戲,偏愛經書。七歲無疾死而複生,由此對生死之理有所頓悟。十四歲時,得遇玄庭宮主,之後行為舉止不同凡響。弱冠之年,“或告以婚事,笑而不應”[1]。

大定八年(1168年)二月,王處一于全真庵禮重陽祖師,正式出家入道,時年二十七歲。二月底,随重陽祖師入昆嵛山煙霞洞修煉。其母周氏來拜祖師,祖師賜其母名德清,号玄靖散人。[2]大定九年(1169年)春,辭别祖師,隐居文登縣鐵查山雲光洞修行。是年四月,祖師歸甯海,途經龍泉,飛傘給王處一贈号玉陽。大定十八年(1178年),王處一道成。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秋,玉陽真人赴甯海谒丹陽真人。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十一月十三日,玉陽真人奉诏至燕,金世宗待以方外之禮。承安二年(1197年)七月,金章宗召見,後诏賜體玄大師号及紫衣,勑賜燕都修真、崇福二觀[3]。貞祐五年(1217年)四月二十三日,玉陽真人于甯海聖水玉虛觀端坐留頌而逝,享年七十六歲。著有《雲光集》《清真集》。[4]

《師道與傳心》之宋元明清時期道家尊師重道典故(九)

王處一拜師後沒多久,即随恩師及馬、譚、丘三位師兄弟到昆嵛山煙霞洞苦修。王處一自幼好道,道心堅定,入師門之前,已按當地傳統,修行了一段時間,論信心、意志以及實修遠超過其他師兄。故拜師之後,重陽祖師非常器重王處一。故在煙霞洞修煉期間,重陽祖師即将正法傳于他。[5]此處所謂“正法”,是祖師暗示王處一之前修學内容實有所偏,需要糾正,同時勉勵他好好用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法緣。

大定九年(1169年)春,王處一辭别恩師,獨自一人在文登縣鐵查山雲光洞隐修。這年四月,重陽祖師帶着馬、譚、丘、郝四位弟子,從文登縣姜氏庵遷居甯海州金蓮堂。途經龍泉,發生飛傘贈号一事,此事恰好被長春真人丘處機原本記錄下來。

大定己醜夏四月,餘與丹陽等數人,從重陽師,自文登如甯海,時邁龍泉,日氣稍熾。師令餘等前,己執傘在後,距半裡許。餘忽回顧,見傘騰空而起,餘急返走問之。雲:“抟持扶搖而上,不知其然而然。”初,傘起東北,望之冉冉,墜于沙間,指其方而覓之,了無所也。時餘法眷佥陽子王公,隐于東海隅之查山。山到文登一百一十裡,文登到傘起處又七十裡。傘起乃辰時,及晡堕傘陽公菴前,柄内佥陽子道号,往賜之焉。佥字篇韻本無,乃師之所撰。[6]

依長春真人丘處機親口記述,當時正值四月,我們走到龍泉時,天氣比較炎熱,師父讓我們随行的幾位弟子在前面先走,他自己撐一把傘走在後面,我們之間相距大約半裡路。不知過了多久,我忽然回頭看了一下師父,沒想到師父手中的那把傘突然就騰空飛起,我很是驚訝,急忙傳回去問師父是怎麼回事。師父說:“是它自己借着風力飛上去的,我也沒想到它能這麼飛起來。”

開始時,傘從東北方向往上飛升,漸漸地一點點升高飛遠,後墜落在沙地上,我們順着它飛去的方向尋找,什麼也沒找到。當時,我想起王處一師兄正在查山隐修。查山距離文登有一百一十裡路,文登到傘飛起的地方又有七十裡。傘起飛時,正好是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到了下午晡時(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傘落在了王處一住的草庵前,傘柄内的“佥陽子”就是師父賜給王處一的道号。長春真人解釋說,傘柄内的“佥”字,篇韻裡沒有,是師父自己造的。

重陽祖師此番賜号,舉止非凡,想必對一心慕道的王處一而言,更是意義重大。不僅如此,重陽祖師還贈予王處一一首《問内事》,将内丹修煉的原理呈現于其中,篇中暗含鼓勵之意,囑托他要時時精進,切勿放逸。唯有“心中靜裡明”,超越根門覺受,如此不斷,就能通達道體,回歸本真。詩曰:

修行事理記叮咛,隻要心中靜裡明。

眼界不生龍自住,鼻門無閉虎常停。

舌根退味心神爽,耳内除聲腎水清。

南北混融歸一處,東西交媾滅三彭。

木金厮杈盤桓住,嬰姹相随自在行。

結作金丹出頂上,五光射透彩雲棚。[7]

《師道與傳心》之宋元明清時期道家尊師重道典故(九)

受恩師此番勉勵後,王處一在鐵查山雲光洞修行更加刻苦,其苦修苦行常人難以想象。諸多史書記載,王處一可以做到單腳站立,踮起腳跟俯瞰深淵,且一立就是很多天。看到的人無不瞠目結舌,紛紛稱其為“鐵腳先生”。王處一此種修行與《莊子》中“伯昏無人”極為相似。據《莊子·外篇·田子方》記載,伯昏無人就能“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8]。此能耐直讓禦風而行的列禦寇汗流至踵,伏地稱絕。

曾親炙玉陽真人的尹志平在《清和真人北遊語錄》中記述了玉陽真人苦修之事,其文辭通俗易懂,輯錄于下。

玉陽大師自居家時,不知欲事,出家不漏。後在鐵查山,忽一夕有漏,哭泣至恸,意欲食之,感諸天以布沖和之氣。後三日乃得心地,此後方是千磨百煉,曾于沙石中跪而不起,其膝磨爛至骨。山多砺石荊棘,赤腳往來于其中,故世号“鐵腳”。雲如此三年,舊業始消盡。學道之人要明此個道理。[9]

王處一如此苦修苦行長達九年,終入于大妙。長春真人贊之曰:“九夏迎陽立,三冬抱雪眠。”[10]

總之,在王處一心目中,他對師父的道學修為欽佩之至,對師父的精心培育感銘肺腑。王處一留有不少懷念恩師的詩詞,從中可見他對重陽祖師的感念之情。[11]現摘錄幾首,垂範後學。

《遇師》:“蓦聞高道抵山州,三教通連一路搜。萬法塵情俱絕盡,草衣木食契真修。”[12]

《投師》:“宿契心交見便休,了真師弟勿言留。玉堂同會無生忍,不露玄機笑點頭。”[13]

《青玉案·謝師恩》:“謝師提挈沉淪外,生死難交代。不堕輪回超法界。諸天運度,化生無相,一點圓明在。蕩搖浮世常安泰,閑把瓊芝采。護法神君威力大。流鈴擲火,掃塵千裡,摒盡諸魔害。”[14]

《行香子·遇師》:“定八年間,得遇重陽。感真慈,訣破心王。清中誘化,靜裡斟量。見紫霞生,祥風至,聚雲光(洞也)。抱一無離,應物圓方。喚東牟,得道嬰郎。丹成果滿,披挂霓裳。便見三清,朝玉帝,普行香。”[15]

《遇師傳授》:“我嘗遭遇活神仙,的養靈明透碧天。心入绛宮冥照耀,氣噓丹鼎自回旋。形神俱妙煙霞鎖,動靜都忘性命全。普願塵寰通此理,一時同泛度人船。”[16]

注:[1]參見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六部類《道史仙傳》第四十七冊《神仙高道傳》卷十《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三,華夏出版社,2004,第596頁。

[2]同上。

[3]參見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六部類《道史仙傳》第四十七冊《神仙高道傳》卷五《七真年譜》,華夏出版社,2004,第73~74頁。

[4]參見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第2724頁。

[5]參見《全真嵛山派初祖王處一傳·王處一在昆嵛山煙霞洞的學道生活》,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5a627b0102yjio.html。

[6]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三部類《道教論集》第二十六冊《道學論著》卷三十五《磻溪集》卷三《度世吟》,華夏出版社,2004,第606頁。

[7]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六部類《道史仙傳》第四十七冊《神仙高道傳》卷三《金蓮正宗記》卷五《玉陽王真人》,華夏出版社,2004,第49頁。

[8]方勇譯注:《莊子》,中華書局,2010,第353頁。

[9]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三部類《道教論集》第二十六冊《道學論著》卷四十一《清和真人北遊語錄》卷三,華夏出版社,2004,第744頁。

[10]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六部類《道史仙傳》第四十七冊《神仙高道傳》卷三《金蓮正宗記》卷五《玉陽王真人》,華夏出版社,2004,第50頁。

[11]參見《全真嵛山派初祖王處一傳·王處一在昆嵛山煙霞洞的學道生活》,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5a627b0102yjio.html。[12]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三部類《道教論集》第二十六冊《道學論著》卷三十七《雲光集》卷二,華夏出版社,2004,第659頁。

[13]同上。

[14]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三部類《道教論集》第二十六冊《道學論著》卷三十七《雲光集》卷四,華夏出版社,2004,第680頁。

[15]同上書,第683頁。

[16]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三部類《道教論集》第二十六冊《道學論著》卷三十七《雲光集》卷一,華夏出版社,2004,第647頁。

圖檔 | 東方生命研究院

—— 潘麟先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