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日)早上,是我們母子倆這些天以來的第二次見面。娃娃的班主任老師跟我說,他給我寫了一封信,把我看得眼淚花都包起了。”
陳潤是成都市龍泉驿區柏合鎮公立衛生院的一名護士。成都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後,她和同僚就奔赴防疫一線,每天早出晚歸。在此期間,除了今天早上的匆匆一面,她和兒子唯一一次見面還是在學校的核酸檢測現場。
讓陳潤意外和感動的是,兒子在昨天送出的作文裡,把她寫進了一封信。在稚嫩的筆迹裡,孩子把他對最早看到“大白”時的有些害怕,和見到媽媽想抱抱的心理變化記錄了下來。兒子對于媽媽工作的了解,把媽媽視作自己的榜樣,都讓陳潤感動不已。

陳潤正在給兒子李羽辰做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現場遇到媽媽,“索抱抱”不成功
當防疫的警報正式拉響,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陳潤和同僚接到通知,立刻前往指定的點位開展集中核酸檢測。巧的是,這一次的檢測點竟是兒子所在的學校——龍泉驿區光華東山學校,她8歲的兒子李羽辰在這裡讀三年級。
不過,陳潤希望老師先别着急告訴孩子,看看孩子能不能認出她來。
“我當時準備先不喊他,隻讓他發‘啊’這個音,看看他能不能通過眼睛把我認出來。”陳潤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孩子當時可能有點疑惑,“一直到我給他做完核酸采集後,我才跟他說話,沒想到娃兒反而比我激動,眼睛馬上就紅了,從他的眼神裡,我感覺到他想過來要抱抱。”穿着防護服的陳潤,趕緊用手勢給孩子示意“不可以”。
小小的李羽辰隻好依依不舍地跟媽媽告别。走的時候,還不忘回過頭來再看媽媽一眼。
沒想到的是,母子在核酸檢測現場相見、孩子“索取抱抱不成功”的這一幕被學校的老師全程拍了下來,并發在學校的官方視訊号上,很快就被龍泉驿區衛健局轉發,後來又被成都市衛健委官方賬号“健康成都”轉發。
他把媽媽寫進了作文:您是我永遠的榜樣
“最近,我的家裡有些不一樣,我的媽媽又開始早出晚歸了。她回來時我已經睡覺了,早上我還沒有起床她又出門工作了。媽媽,我想您的抱抱了。”這周一,李羽辰把自己和媽媽在學校核酸檢測點相遇的事情寫進一封信裡,交給了班主任謝奇。
李羽辰将護士媽媽寫進了作文。
李羽辰的班主任謝奇是國文老師,她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鼓勵孩子們把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故事寫下來。“在收大家作業的時候,就看到了這篇特殊又有意義的作文。”謝奇說。
“就挺感動的,尤其是看到孩子内心深處,對大人因防疫而突然不能陪伴他,而且還是好幾天都見不上一面,更不能抱抱的了解。”謝奇執教的這個班裡,一共有38個孩子。其中,父母是醫護人員的就有4個。他們這幾天和李羽辰一樣,都不能和爸爸媽媽常見面。
看完這封情感真摯的信後,謝奇轉身就告訴了仍在防疫一線堅守的陳潤。孩子的這一份對護士媽媽投身防疫一線的了解,以及從檢測時的害怕到發現“大白寶寶”是媽媽的那一份自豪,讓陳潤心中各種情愫交織。“既有陪不到娃娃的虧欠,也有因為娃娃把我當成榜樣而感到開心,覺得他好懂事。”
讓人欣慰的是,疫情終将散去,那個久違的擁抱,很快就可以實作。
紅星新聞記者 雷浩然 圖和視訊由學校及龍泉驿區宣傳部提供
實習編輯 向财霞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