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茶餅病的識别與防控技術

作者:國光作物品質調控技術

近期,由于四川降雨較多,溫度較低,導緻茶園大量出現茶餅病危害。實際上,在西南茶區經常出現茶餅病大爆發,已成為影響茶葉産量和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流行年份,局部地區病梢率可達40%-50%,嚴重時高達90%。茶餅病不僅在四川、貴州、雲南茶園發生較為嚴重,近年來在浙江、福建、廣西、安徽等省均有發生,是以,對茶餅病應有科學的認識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茶餅病的識别與防控技術

茶餅病可為害茶樹嫩葉、嫩莖、新梢、花蕾、果實和葉柄等部位,主要危害茶樹嫩葉,成熟的葉片不能侵染。茶餅病侵染嫩葉可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嫩葉上初發病為淡黃色或紅棕色半透明小點,病斑直徑為3-6mm;第2階段,病害開始膨脹,形成葉片正面平滑光亮并凹陷,背面凸起呈饅頭狀疱斑,其上具灰白色或粉紅色或灰色粉末狀物,這就是病原菌形成的子實層,上面已附有成熟的擔孢子;第3階段,擔孢子大量形成,葉背面呈純白色天鵝絨狀,可以快速感染附近的茶樹葉片;第4階段,病斑内組織細胞營養耗盡,寄主抗性反應産生,病斑組織壞死,粉末狀物消失,凸起部分呈褐色幹枯潰瘍狀,四周邊緣具一灰白色圈,病斑擴充受到限制。

茶餅病的識别與防控技術

葉片發病重時一葉上有幾個或幾十個明顯的病斑,葉片中脈染病病葉多扭曲或畸形,茶葉歪曲、對折或呈不規則卷攏。葉柄、嫩莖染病腫脹并扭曲,嚴重的病部以上的新梢枯死或折斷。花蕾及幼果偶爾發病。

茶餅病的識别與防控技術

茶餅病是真菌病害。病原是外擔子菌,學名為Exobasidium vexans Ma-see屬外擔菌目外擔菌科外擔菌屬。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狀物為病菌的子實層。

茶餅病屬低溫高濕型病害,一般在春茶期和秋茶期發病較重,而在夏季高溫幹旱季節發病輕。以菌絲體在病葉中越冬和越夏。翌春或秋季,平均氣溫15-20℃,相對濕度高于85%時,菌絲體萌發并形成新的病斑,病斑表面形成白色粉狀物,即由擔孢子組成的子實層,成為發病的初次侵染源。該過程中形成的擔孢子成熟後随風雨再次傳播侵染,1年中發生10多次再侵染,導緻病害的流行。一個成熟的病斑在24h内可産生近百萬個擔孢子,病菌寄生性強,當病組織死亡後,其中寄生的菌絲體也随之死亡。擔孢子壽命短,2-3天後便喪失萌發力,在直射陽光下,經0.5-1h即死亡。

茶餅病的識别與防控技術

病害的潛育期長短也與氣溫、濕度和日照的關系密切。一般日平均氣溫為19.7℃時,為3-4天;氣溫為15.5-16.3℃時,需9-18天。山地茶園在适溫高濕、日照少及連綿陰雨的季節,最易發病。西南茶區每年的2-4月開始發病,7-11月進入發病盛期,11月以後逐漸停止。在華東和華南地區,5-7月發病,9-11月進入發病盛期。海南一般11月至翌年2月進入發病盛期。就茶園本身來說,丘陵、平地的郁蔽茶園,多雨情況下發病重。多霧的高山、高濕凹地及露水不易幹燥的茶園發病早而重。管理粗放,茶園通風不良、密閉高濕的發病重。茶樹品種間的抗病性有一定差異,通常大葉種比小葉種發病重,大葉種中以葉薄、柔嫩多汁的品種較易發病。

1、農業防治

選抗病茶樹品種;勤除雜草,保持茶園通風透光;分批采摘,盡量少留嫩葉在茶樹上,減少侵染機會。

2、合理施肥

加強茶樹肥水管理,适當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樹勢,提高茶樹自身的抗性。推薦推薦“一基三追”施肥技術模式,2月份、4-5月份、8月份茶樹追肥分别使用松爾肥50斤/畝,10-11月份茶樹基肥使用松爾肥75-100斤/畝。可促進茶樹樹勢健壯,抗病性提高。

3、生物防治

茶葉采摘期間推薦使用95%礦物油100-200倍液噴霧防治茶餅病,間隔期為7天;在非生産季節,噴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封園可有效減輕越冬病蟲基數。

4、合理使用化學藥劑防治

一般在病害發生初期視天氣氣情況及時噴藥。藥劑可選用國光标健或國光健泰或國光三唑酮進行葉面噴施防治茶餅病,安全間隔期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