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茶饼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

作者:国光作物品质调控技术

近期,由于四川降雨较多,温度较低,导致茶园大量出现茶饼病危害。实际上,在西南茶区经常出现茶饼病大爆发,已成为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流行年份,局部地区病梢率可达40%-50%,严重时高达90%。茶饼病不仅在四川、贵州、云南茶园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在浙江、福建、广西、安徽等省均有发生,因此,对茶饼病应有科学的认识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茶饼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

茶饼病可为害茶树嫩叶、嫩茎、新梢、花蕾、果实和叶柄等部位,主要危害茶树嫩叶,成熟的叶片不能侵染。茶饼病侵染嫩叶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病斑直径为3-6mm;第2阶段,病害开始膨胀,形成叶片正面平滑光亮并凹陷,背面凸起呈馒头状疱斑,其上具灰白色或粉红色或灰色粉末状物,这就是病原菌形成的子实层,上面已附有成熟的担孢子;第3阶段,担孢子大量形成,叶背面呈纯白色天鹅绒状,可以快速感染附近的茶树叶片;第4阶段,病斑内组织细胞营养耗尽,寄主抗性反应产生,病斑组织坏死,粉末状物消失,凸起部分呈褐色干枯溃疡状,四周边缘具一灰白色圈,病斑扩展受到限制。

茶饼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

叶片发病重时一叶上有几个或几十个明显的病斑,叶片中脉染病病叶多扭曲或畸形,茶叶歪曲、对折或呈不规则卷拢。叶柄、嫩茎染病肿胀并扭曲,严重的病部以上的新梢枯死或折断。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茶饼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

茶饼病是真菌病害。病原是外担子菌,学名为Exobasidium vexans Ma-see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

茶饼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在春茶期和秋茶期发病较重,而在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发病轻。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和越夏。翌春或秋季,平均气温15-20℃,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体萌发并形成新的病斑,病斑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即由担孢子组成的子实层,成为发病的初次侵染源。该过程中形成的担孢子成熟后随风雨再次传播侵染,1年中发生10多次再侵染,导致病害的流行。一个成熟的病斑在24h内可产生近百万个担孢子,病菌寄生性强,当病组织死亡后,其中寄生的菌丝体也随之死亡。担孢子寿命短,2-3天后便丧失萌发力,在直射阳光下,经0.5-1h即死亡。

茶饼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

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也与气温、湿度和日照的关系密切。一般日平均气温为19.7℃时,为3-4天;气温为15.5-16.3℃时,需9-18天。山地茶园在适温高湿、日照少及连绵阴雨的季节,最易发病。西南茶区每年的2-4月开始发病,7-11月进入发病盛期,11月以后逐渐停止。在华东和华南地区,5-7月发病,9-11月进入发病盛期。海南一般11月至翌年2月进入发病盛期。就茶园本身来说,丘陵、平地的郁蔽茶园,多雨情况下发病重。多雾的高山、高湿凹地及露水不易干燥的茶园发病早而重。管理粗放,茶园通风不良、密闭高湿的发病重。茶树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通常大叶种比小叶种发病重,大叶种中以叶薄、柔嫩多汁的品种较易发病。

1、农业防治

选抗病茶树品种;勤除杂草,保持茶园通风透光;分批采摘,尽量少留嫩叶在茶树上,减少侵染机会。

2、合理施肥

加强茶树肥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自身的抗性。推荐推荐“一基三追”施肥技术模式,2月份、4-5月份、8月份茶树追肥分别使用松尔肥50斤/亩,10-11月份茶树基肥使用松尔肥75-100斤/亩。可促进茶树树势健壮,抗病性提高。

3、生物防治

茶叶采摘期间推荐使用95%矿物油100-200倍液喷雾防治茶饼病,间隔期为7天;在非生产季节,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封园可有效减轻越冬病虫基数。

4、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一般在病害发生初期视天气气情况及时喷药。药剂可选用国光标健或国光健泰或国光三唑酮进行叶面喷施防治茶饼病,安全间隔期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