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作者:攝影師小飛

夏日炎炎無處去

綠樹依依有蟲鳴

坐看詩書目不斜

卧聽絲竹心漸靜

旁若無人枕梨棗

倒頭睡去己不知

——曉書童很熱

每年陽曆六月二十一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古代分夏至為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蜩始鳴

三候,半夏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中國古人相信陰陽之說,萬物皆有陰陽。夏至這天,日照達到一年之最,遂即轉盛而衰,陽氣下降,陰氣上升,為使陰陽協調,屬陽性的生物開始衰敗,屬陰性的生物則逐漸活躍。

鹿的角朝前生,是以屬陽。夏至這天,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感受到了陰氣,便跑到樹上陰涼處鼓腹而鳴;半夏開始生長,它是一種喜陰的藥草,有毒,但如果被蠍子蜇了,拿半夏的根搗爛,敷在傷口上,即可以毒攻毒,能很快止痛。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月滿則虧、過猶不及、物極必反,萬事萬物如潮水般川流不息,有潮起就有潮落,古人的生活之道在于陰陽協調和事物之間的平衡,勝不驕,敗不餒,方得始終。

夏至是盛夏的起點,夏至過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将進入一年中最為炎熱的“三伏天”。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炎炎午後,空氣中都充滿了波動的熱浪,午睡是躲避熱浪的最好方法,詩人楊萬裡的詩作《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有雲,“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好像一切情思都被熱氣壓住,讓人動彈不得。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岩井俊二在他早期的短片《夏至物語》裡,描繪了一個漫長的夏日午後,在房間裡,穿着睡衣的女孩百無聊賴,翻着報紙,玩弄着水缸,凝視自己的身體,老舊的風扇被烈陽照得亮黃,滋滋的知了聲,清亮的水流聲,嗚嗚的風扇聲,一切都在催人入眠。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夏日午睡,難免因熱驚醒,所幸現在都已用上空調,睡眠也變得舒适了許多。可物極必反,“空調病”也成為現代人的心頭大患,大量喝冰飲也隻是飲鸩止渴。俗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就是指不依靠外物,而由身體内部獲得清涼的方式。白居易在這方面給了世人最好的提示,他曾作一詩《消暑》雲:“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夏至也是一個明媚而憂傷的季節。聯考過去,一身輕松,成績未出,眉頭緊鎖;酷暑擋不住畢業的喜悅,木棉花襯托出别離的悲傷。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夏至未至》裡,穿着白襯衣的少男少女和他們飛馳的單車像夏日午後濃烈的陽一樣燦爛,時間放佛停留在了淺黃色的畫闆和夕陽餘輝下教室裡男生淡然的聲音之中,可再濃烈的青春也抵不過成長的現實與殘酷,隻能成為留存在記憶裡的碎片.....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在西方,希臘神話裡的伊卡洛斯對自己能夠展翅高飛很是驕傲,不聽勸阻父親勸阻,追尋太陽光而熔化了翅膀,掉落大海;中國也有着同樣的傳說,誇父想要與太陽競跑,卻在路中口渴而死,被人稱為“不自量力”。究竟是奮力燃燒自己追逐青春與夢想,還是明哲保身,不讓烈日燒灼到自己的羽毛?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想來想去,還是樂觀曠達的蘇轼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