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作者:摄影师小飞

夏日炎炎无处去

绿树依依有虫鸣

坐看诗书目不斜

卧听丝竹心渐静

旁若无人枕梨枣

倒头睡去己不知

——晓书童很热

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一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古代分夏至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蜩始鸣

三候,半夏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中国古人相信阴阳之说,万物皆有阴阳。夏至这天,日照达到一年之最,遂即转盛而衰,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为使阴阳协调,属阳性的生物开始衰败,属阴性的生物则逐渐活跃。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这天,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感受到了阴气,便跑到树上阴凉处鼓腹而鸣;半夏开始生长,它是一种喜阴的药草,有毒,但如果被蝎子蜇了,拿半夏的根捣烂,敷在伤口上,即可以毒攻毒,能很快止痛。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月满则亏、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万事万物如潮水般川流不息,有潮起就有潮落,古人的生活之道在于阴阳协调和事物之间的平衡,胜不骄,败不馁,方得始终。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夏至过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将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炎炎午后,空气中都充满了波动的热浪,午睡是躲避热浪的最好方法,诗人杨万里的诗作《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有云,“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好像一切情思都被热气压住,让人动弹不得。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岩井俊二在他早期的短片《夏至物语》里,描绘了一个漫长的夏日午后,在房间里,穿着睡衣的女孩百无聊赖,翻着报纸,玩弄着水缸,凝视自己的身体,老旧的风扇被烈阳照得亮黄,滋滋的知了声,清亮的水流声,呜呜的风扇声,一切都在催人入眠。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夏日午睡,难免因热惊醒,所幸现在都已用上空调,睡眠也变得舒适了许多。可物极必反,“空调病”也成为现代人的心头大患,大量喝冰饮也只是饮鸩止渴。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就是指不依靠外物,而由身体内部获得清凉的方式。白居易在这方面给了世人最好的提示,他曾作一诗《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夏至也是一个明媚而忧伤的季节。高考过去,一身轻松,成绩未出,眉头紧锁;酷暑挡不住毕业的喜悦,木棉花衬托出别离的悲伤。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夏至未至》里,穿着白衬衣的少男少女和他们飞驰的单车像夏日午后浓烈的阳一样灿烂,时间放佛停留在了浅黄色的画板和夕阳余辉下教室里男生淡然的声音之中,可再浓烈的青春也抵不过成长的现实与残酷,只能成为留存在记忆里的碎片.....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在西方,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对自己能够展翅高飞很是骄傲,不听劝阻父亲劝阻,追寻太阳光而熔化了翅膀,掉落大海;中国也有着同样的传说,夸父想要与太阳竞跑,却在路中口渴而死,被人称为“不自量力”。究竟是奋力燃烧自己追逐青春与梦想,还是明哲保身,不让烈日烧灼到自己的羽毛?

夏至: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想来想去,还是乐观旷达的苏轼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