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告别昨天的“夏至”,拥抱最美的明天——夏至随笔

作者:天山新江
告别昨天的“夏至”,拥抱最美的明天——夏至随笔

夏至已至,当苍天把浓浓的绿又一次泼洒到窗外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眼前的风景经历一个春天和半个夏天的梳理抚慰,出落得越来越赏心悦目了:一轮渐盈的月亮升起在东山,白茫茫的银河躺在蔚蓝色的太空,星星在银河里闪动。老龙眼水库的广场上,一束束LED灯光在夜巿里摇曳,招徕顾客的摊位一个接着一个,诱人的香气四溢,各色各样的话语不绝于耳,摩肩擦踵的人穿梭在其间,充斥满满的人间烟火味道,镶嵌在黑黢黢的林子里的酒店,周边黑白相间的徽派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水榭,九曲玲珑的小桥、池中呱呱的蛙叫、树上聒噪的蝉鸣、飞舞的流萤……所有空间与视觉的色彩都与铺天盖地的绿色交集、碰撞。所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美的元素都在此处凝结、绽放。眼前的一切,构成了一幅缱绻迷人的夏至图。

夏至。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因为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巳经抵达了一年中能够被太阳直射的最北端—即北回归线。从今天起又重启了向南回归线的轮回。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人称“夏至线”。

南北朝时期的太常博士崔灵恩说:夏至有三层含义:阳气在这一天达到最大值;阴气才刚刚显发。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长,而南半球的白昼最短。北半球的天气愈来愈热,但这一天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地球表面的热量此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而此时的南半球却正值冬至。

在古代,“夏至”之后,皇家的内务府便开启了朝廷的避暑模式,拿出“冬藏夏用”的冰用以消夏。而如今,人们早已抛弃了这种原始的方式,空调是这个传统在如今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

倘若把二十四节气比作是穿梭于天地之间一幅幅充满了中国古老的鲜活原素的画的话,“夏至”这一天,天地不偏不倚地运行在春分和秋分的中间,站在年轮的角度去看,此时正好走到了全年的一半。假如把二十四节气所展示的那种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浓缩为一个人的人生的话,此时已走过夏至,无论是周文王演绎的《易经》还是老子著述的《道德经》都会告诉我们,生命在这个时候差不多走完了一半。人生所有的火热和激情此时已经达到了顶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夏至寓意着一个拐点的出现。气温按照”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很快就会入伏。而人生的精彩从这个时候开始起,出现了几乎察觉不到的下滑,开始从极盛的状态中缓缓地走向了平寂,就像舞台上的话剧表演,此时的状态已经达到高潮、极致,开始缓慢地走向掌声响起来的谢幕。

晚清落魄的词人项鸿祚,一生虽郁郁寡欢,但他的词却堪比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其意境之深,最具清真哀艳、婉转幽雅的特色。他在《清平乐.池上纳凉》一词中写道:“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虽然说笔墨不多,但传递出了一种夏日里闲适、安逸、祥和的气息。勾勒出了一幅清雅脱俗的夏夜图。

如今居家的地方,倒也紧邻着一座被苍翠欲滴的绿覆盖的山和一池风吹莲动的绿水。傍晚的凉风,很容易让人勾起对于童年的回忆,虽说如今的人们可以轻松的享受着空调的凉气抚慰,但仍忘不了许多年以前那些没有电风扇的夜晚,母亲手摇着蒲扇,坐在离家门口不远的槐树下。一边怜爱的防止依偎在身边的孩子被飞舞的蚊叮咬,一边仰望着美丽的星空,扇着并不凉爽的热风,说着遥远的“夹滩”故事的画面。

告别昨天的“夏至”,拥抱最美的明天——夏至随笔

一九九五年,恰是夏至时节,我正在屯溪新安江旁的一个项目担任现场指挥。白天专心致志地将图纸上的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方式组织付诸实践。晚上常常一个人散步在新安江边。将一天的疲惫和烦恼都丢给了身旁滚滚东逝的江水。那一段的经历虽然孤独,但很充实,不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工作节奏也悄然地拔高了人生的视野。还记得有一天的傍晚,面对清澈见底的新安江和对岸万家灯火的屯溪,一时兴起,居然不自量力地吟出了“神清气定舞云手,闲庭信步指江山……”的诗句,那一年我刚好40岁出头。平素不会写诗,为何出口成章,我寻不到理由。如今再也写不出如此有格调的的诗了,我想,诗,大约也是循着人的豪气和当时的心境走的吧。

夏至”又至,忘不了那一年的仲夏夜,凤台县花家湖渡口,因为当天的轮渡出了故障,回家的人都在等待,黑压压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有我和一群从施工现场归来的建设者。等待的过程中,不知谁带头唱了一支歌,随后唱的人越来越多,身后正在建设的张集矿万盏灯火彷佛是舞台的追光灯,照在黑压压的建设者们身上。也照在了热闹红火的渡口这个硕大的“舞台”。时隔多年,每毎想起那个已经从版图上消失的渡口和那天晚上如此恢弘的场面,心中依然还有曾经参与了淮南矿区第二轮大发展而骄傲的感觉,在那个沸腾的岁月,我们可能太过于追求速度和结果,忘记了过程才最值得怀念和拥有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如今我们离开了矿山,却依然有着历史传承感很强的美国西点军校一首军歌中所唱的,“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悄然地隐去”那样的感觉。

人到了晚年,心智上自然少了少年时的轻狂,感情里也没有了故作深沉的惆怅。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扪心自问,那些年,时间都去了哪儿?想一想,大概是上天的眷顾亦惑是血液中依然流淌的是煤矿工人基因的因素。国家这么大,我们却偏偏选择了守候着这块狭长的矿山土地,虔诚地为煤炭事业的发展做着规范性的动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点别的。若干年后我才明白,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和人体机能的悄然衰退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当我们后来察觉到的那种衰退,就是从那年、那月,那个叫“夏至”的时候开始的。

“颓废”这个词的词根含义通常是负面的,但按照中国文人郁达夫的观点,颓废中却隐含着辉煌,颓废是流行前沿追求的另类美。在我的眼里,“夏至”不是颓废,却是颓废的开始。当然,这种颓废仅指人体内精气神的减弱。夏至不是最热,但却是热天的开始。夏至也不是伏天,但和入伏有关,按照传统的说法,2021年的头伏应该从7月11日开始,到7月20日结束。

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最富有哲理的节气之一,它不仅蕴含了周文王所倡导的“天地人”的“三才”之道,而且完美的诠释了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何谓三才之道?如果用明快简练的语言去表述,以“阴阳”的转化概括了天上万象的变化及其规律。以“刚柔”概括了地上万象的变化及其规律。以“仁义”的思想脉络则概括了人间万象的变化及其规律。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表述了人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的深刻的含义。一言以蔽之,人要想活得好,活得通透明白,跟谁学都没用,最根本的就是跟天地学,跟大自然学,摒弃一切妄念,要顺应自然,宠辱不惊,这样才会获得成功,才会活得滋润、安逸。

夏至节气,一个源自于黄河流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一个浸透了中国古老文明智慧的符号。夜晚天地之间的美景给仲夏夜蒙上了一层迷幻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云蒸霞蔚的想象。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对夏天的那份独特的情感,它就像能够满足你意念中的道具和意境的舞台。难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莎士比亚,把他的一部有情人终成眷属和追求完美爱情的喜剧,命名为《仲夏夜之梦》。

告别昨天的“夏至”,拥抱最美的明天——夏至随笔

夏至已至,又听到了林子里传来了熟悉的了蝉鸣的呱噪声音,习惯地去寻觅蝉的踪迹的时候,不觉,意识中又出现了少年时“抓住那只蝉,就以为能够抓住整个夏天”的幻觉,才突然意识到,童年时候的那个夏至距今已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夏至已至,它不仅仅寓意着火热的希望,还蕴含着冷冷的警惕。夏至虽已至,人生未央。人生的许多的美好,除了仰仗于大自然引领和呼唤之外,更重要的还要有自己的那一份对生命的执著和渴望。

刘新江2021年6月20日,修改于“夏至”前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