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酒肉朋友”值得交往嗎?

作者:國乾醬香酒

俞伯牙鐘子期以琴聲相會,結為知音,廉頗蔺相如因負荊一事,遂成知己,桃園三傑會于亂世,管鮑之交成于商旅,朋友之間的交往,往往需要通過一種媒介。古往今來,沒有一種媒介像酒那樣出現得頻繁,也沒有一種媒介像酒那樣,惹人争議。

如今人們口中的“酒肉朋友”,多是貶義,指湊在一起隻是吃喝玩樂,不幹正經事的朋友。仿佛友情隻要沾上了酒,就會加速變質。有的人甚至會把酒肉朋友“一杆子打死”,認為酒桌上認識的朋友,最好酒醒人散,見面不識。但國小乾要說,這是個消極的刻闆印象。

據元人蔣正子的《山房随筆》記載,劉過初次會見當時名滿天下的辛棄疾,還是一介布衣,由于不請自至,并沒有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辛棄疾惱他恃才傲物,便命作詩考核,指席上一碗羊腎羹為題。而劉過當仁不讓,大口飲酒,慷慨賦詩“死後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風流”,秀出自身豪放灑脫的氣度和亮眼詩才,這才得到了“偶像”的認可。随後兩人分食酒肉,成為莫逆之交。

“酒肉朋友”值得交往嗎?

國小乾認為,“酒肉朋友”的觀念,是該修正一下了。确實,真正的友誼講的是互相了解,而不是湊在一起吃吃喝喝,但如果沒有共同參與的事情作為媒介,創造交心的場合,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又從何而起呢?

酒場上,也會有真正的友誼存在。就像“辛劉”二人相識于酒桌前,是“酒肉之交”,卻也并不影響他們成為肝膽相照的真朋友。

真正的友情是會互相成就的,劉過豪放詞風的形成,離不開辛棄疾的提攜與指點。劉過《龍洲詞》中公認成就最高的詞作,除了那首“欲買桂花同載酒”的《唐多令》,也就數上這首仿照辛詞風格寫出的《沁園春》了,“鬥酒彘肩,醉渡浙江,豈不快哉!……蓬萊閣,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有酒有肉,坐談高閣,劉改之想象中與好友相會的圖景,正是對這段友情最好的注解。

“酒肉朋友”值得交往嗎?

國小乾在此要勸大家,不要對那些“酒肉朋友”心存偏見。酒桌對面坐的人,興許就是“詩仙”本人呢?這不,李白那首《南陵别兒童入京》裡用“會稽愚婦輕買臣”的典故譏諷前倨後恭的世俗之輩,然後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所有“使我不得開心顔”的酒局說拜拜。

總而言之,以酒肉論朋友,說到底還是如何交朋友,關酒肉什麼事?須知真心換知己,真性情交真朋友,酒肉隻是媒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終還是要回歸真誠。隻要以誠相見,氣味相投,酒桌上也能交到真朋友。

“酒肉朋友”值得交往嗎?

冬日是溫酒會友的好時節,酒場是暖熱氣氛的好場所,而當我們置身其中,互相交流,要學會把握好分寸,對上彼此的節奏。也許趕在新年到來之前,新的朋友就會提前來到我們身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