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古話,為什麼讓人誤解近千年?

作者:問過藍天

在中國的佛教中,道濟禅師是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正因為如此,他才被後人尊稱為濟公活佛,尤其是他在《濟公李修緣》說的這句話,更讓人誤解近千年,即: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什麼意思呢?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古話,為什麼讓人誤解近千年?

很多人往往理所當然地認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說的是修行之人即使吃肉喝酒,也可以證悟成佛,并以此來勸勉自己,這其實一個天大的誤會,因為這樣的觀點不僅是誤解了濟公所在表達的意思,也違背了佛陀教導。

為什麼如此說呢?

因為“酒肉穿腸過”,并不是讓你去喝酒吃肉,而是讓修行者不拘泥于酒肉,即不要執于酒肉,甚至不要執于酒肉之外的一切外物外緣,也就是說,“酒肉穿腸過”強調的是“酒肉等過而不住”,而“過而不住”的意思則是讓修行者不再有“酒肉”這樣的概念,更不執于“酒肉”這樣的概念。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古話,為什麼讓人誤解近千年?

是以,“酒肉穿腸過”所要探讨的其實就是斷掉“喝酒吃肉”這一行為,而不是讓人過度地“喝酒吃肉”,滿不在乎,是以,曆代以來,世人往往把濟公說的這個句話的意思搞反了,甚至還理直氣壯為自己不持戒找借口。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說,濟公的這句話,即“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讓人誤解了近千年。

那麼,禅師的這句話為什麼會讓人有如此深的誤解呢?

其實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世人的誤會,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即:

一、為自己不持戒找借口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古話,為什麼讓人誤解近千年?

衆所周知,學佛或修佛的前提必須持戒,而持戒則需要人斷掉各種各樣的欲望,當然,也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再吃肉喝酒了。

有很多人正是因為持不了這些戒律,而主動放棄修行。

但是,禅師提出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剛好符合這些不願意持戒的人胃口,于是他們就是禅師的這句話作出了完全相反的解讀,以至于讓人誤會近千年,這就是原因之一。

二、世人都有“既想成佛,又不願放棄世間享樂”的心理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古話,為什麼讓人誤解近千年?

世人,也就是不曾覺悟的衆生,往往都會有“既想成佛,又不願放棄世間享樂”的心理,因為衆生并不知道成佛有多好,是以,才貪戀于世間的享樂,如飲酒、吃肉、邪淫之樂等,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于修行才有所顧慮,持戒也能夠徹底。

是以,在内心的深處,往往更加傾向兩邊都不想放棄,兩邊都靠得着的心理,是以,濟公的這句話剛好說中了這些人的心理,而同時這些人又會無意識地把這句話的意思,往自己所想的方向解釋,這就是造成誤會的第二個原因。

三、執于文字,依字解義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古話,為什麼讓人誤解近千年?

這是個通病,曆代以來,很多人都是如此,因為他們無法通過文字的表面看到文字背後所表達的意思,濟公的這句話就是如此。

因為“酒肉穿腸過”,并不是說修佛不需要戒酒戒肉,而是強調要戒酒戒肉,甚至要求修行者不僅戒酒戒肉,而且還要戒掉酒肉之外的一切事物,即不執酒肉,更不住于酒肉,甚至一切外在的任何事物,也唯有如此,方可算是真正的修行,是以,真正有成就的修行,其實并不是不受限制的暴飲暴食,而是要不斷地糾正或減少自身的欲望,這才是濟公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古話,為什麼讓人誤解近千年?

但是,人們往往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與需求去解讀聖者之意,是以,才造成近于千年的誤解。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選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濟公李修緣》《無量壽經》《金剛經》《楞嚴經》《心經》《大悲心陀羅尼經》《阿彌陀經》《阿含經》《長阿含經》《大念處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