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作者:詩詞世界

人這一生,擁有一個真心相待、不離不棄的夫妻,已經是莫大的幸運。

而蘇轼這一生,卻遇到了三個有情有義的女子。

衆所周知,蘇轼有三位夫人,結發之妻王弗、患難之妻王閏之、紅顔知己王朝雲。

發妻王弗善解人意,蘇轼為她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千古名句。

王朝雲在蘇轼被貶惠州時,不離不棄,他們“不合時宜”的故事,是文學史上的美談。

相比于王弗和王朝雲,王閏之實在沒什麼存在感,可就是這樣一個最沒有存在感的女子,卻被蘇轼稱為賢妻,還許下諾言,死後要與她合葬。

王閏之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賢妻良母,讓蘇轼無後顧之憂

世界上最難割舍的,當屬少年夫妻。

1065年,與蘇轼相伴十一年的結發妻子王弗撒手人寰,兒子蘇邁才6歲,蘇轼悲痛不已。

家裡不能一日沒有主婦。

三年後,王閏之走進了蘇轼的家庭。

這一年,王閏之21歲,蘇轼33歲。

王閏之沒有出衆的才學,卻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蘇轼後來在哀悼第二位嶽父的《祭王君錫文》中寫道:惟公幼女,嗣執罍篚。

可知,在未出嫁前,王閏之是一個賢德的女子,經常幫家裡幹采桑的農活,是一個村姑。

據說,蘇轼娶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王閏之賢良,而且作為姨妹,不會虧待王弗留下的孩子。

事實上,也确實如此。

王閏之成為蘇轼的繼室夫人之後,給蘇轼生了兩個兒子蘇迨和蘇過。

對待三個孩子,王閏之都一視同仁,從不偏心。

蘇轼對此十分感動: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于天。

一直以來,王閏之恪守“男主外,女主内”的古訓,操持家務,照顧丈夫,讓蘇轼無後顧之憂。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那一年,蘇轼在密州當太守。

當時,天下大旱,蝗災泛濫,蘇轼帶着百姓滅蝗蟲、度饑荒,身心交瘁。

等他回到家,已經身心俱疲。

小兒子蘇過看到父親回來,高興地纏着父親玩鬧。

對于小兒子的纏鬧,心中煩躁的蘇轼忍不住喝斥了四歲的兒子,蘇過“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王閏之聽到聲音,趕緊過來,抱起了小蘇過。

面對丈夫的“臭脾氣”,她沒有責罵,也沒有發怒,而是柔聲地對蘇轼說:小孩子不懂事,你怎麼比他更癡。

說完,她轉身出去,端來酒和小菜,擺在蘇轼面前,說:回到家裡,你為什麼不找點樂子,開心點呢?

丈夫發脾氣,王閏之沒有責罵,而是溫柔的勸解。

一個能容忍你壞脾氣的妻子,最讓人感動。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體貼懂得,讓蘇轼自由灑脫

更難得的是,王閏之不僅是生活中的賢内助,還懂得他的内心。

因為烏台詩案,蘇轼被貶到黃州。

蘇轼走到哪裡,都喜歡交朋友,喜歡和朋友遊玩。

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月色皎潔,清風拂面,正好,蘇轼遇到了兩個朋友。

他們約好一起夜遊,玩個盡興。

可是,夜遊怎能沒有酒菜呢?

一位朋友說,我傍晚打漁,捕到了幾條很好的魚,以此作菜吧。可是,去哪裡弄酒呢?

蘇轼想來想去,沒有辦法,隻能回家找妻子商量。

回到家,王閏之面對發愁的丈夫,說道:我有一鬥酒,藏了很久,就為了應付你的突然需要。你現在要,我就去拿給你。

如果老魏是蘇轼,會抱着王閏之轉兩圈。

拿着這壺酒,蘇轼偕友人夜遊赤壁,寫下千古傳誦的《後赤壁賦》。

人這一輩子,遇見性,遇見愛,都不稀奇,難得的是遇見懂得。

王閏之懂得蘇轼的喜愛和需要,并竭盡所能的滿足他,讓他能夠自由的做自己。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在懂得之外,王閏之還會“指導”蘇轼,寫下佳作。

元祐七年,1092年,蘇轼在颍州當知州。

一個春天的夜裡,庭院裡的梅花開得很好,月色明亮。

可是,因為工作上的煩惱,蘇轼卻有點提不起興趣。

王閏之就對蘇轼說:春月色勝于秋月色;秋月令人慘凄,春月令人和悅。何如召趙德麟輩來飲此花下?

妻子的這一番話,讓蘇轼大為驚喜:我不知道夫人你還是個詩人呢?你剛才說的這番話,就是詩的語言呀!

欣喜的蘇轼于是聽從了妻子的建議,找來幾個朋友,飲酒賞月看梅花,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受到啟發後的蘇轼,還寫下一首《減字木蘭花·春月》: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

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

不似秋光,隻與離人照斷腸。

能讓蘇轼也驚喜,可見王閏之并不是一個不解風情的人。

王閏之給驚喜還不止如此。

有一次,牛生病了,即使獸醫過來也看不出來是什麼病,而王閏之一眼就看了出來。

她說:這是牛發“豆斑瘡”了,用青蒿粥喂給它喝下去就好了。

果然,用了王閏之的方法,牛的疾病果然好了。

作為妻子,在丈夫愁悶時,能溫柔相勸,甚至能提出解決方法,王閏之的懂得與體貼,讓蘇轼驚喜又感動。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寵辱不驚,蘇轼稱她“賢妻”

從1068年嫁給蘇轼,到1093年去世,王閏之陪伴了蘇轼整整25年。

這25年,蘇轼宦海沉浮,他曾做到一地的首長,也曾跌落到谷底。

最讓蘇轼贊歎的是王閏之的不驕不躁,寵辱不驚。

蘇轼仕途順遂時,曾做到徐州知州、密州知州,作為一個地方的首長,王閏之也是一名官夫人,在一群貴夫人中間,她不驚喜。

因為“烏台詩案”,蘇轼被貶黃州,王閏之陪着他來黃州,荊钗布裙,下地幹活,俨然農婦,也毫無怨言。

在繁華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愈,不驕不躁,方為大智慧。

作為丈夫,蘇轼稱王閏之為“賢妻”。

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詩:

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次韻和王鞏六首》之五

元亮是陶淵明的字,敬通是漢代名士馮衍的字。

馮衍的妻子善妒,終生牢騷不斷。

蘇轼卻說:我的妻子比馮衍的妻子強多了,我也比馮衍幸福多了。

有了王閏之,蘇轼又可以展現那顆自由灑脫的心。

貶到黃州時,他能在冬夜賞雪,訪友,家裡的一切,放心地交給了王閏之,他又可以灑脫起來,成為蘇東坡。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1093年,王閏之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悲痛的蘇轼寫下《祭亡妻同安郡君》。

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須,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幹。旅殡國門,我實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

你走了,再也沒有人守在門口,等着我回家了。

蘇轼還許下諾言:我死之後,當和你同穴而葬。

對于夫妻,最美麗的諾言,莫過于“生同衾,死同穴”。

十年後,蘇轼去世,弟弟蘇轍遵照哥哥的遺願,将他與王閏之合葬在一起,實作了他生前的諾言。

她是個村姑,沒王弗有智慧,沒朝雲有才華,蘇轼卻和她葬在一起

如果說王弗是太陽,那麼耀目,永遠在蘇轼的内心閃耀;王朝雲就像月亮,時而發出溫暖的光,開懷着蘇轼。

那麼,王閏之就像北極星,不靈動,不閃耀,卻默默陪伴在蘇轼的身旁,給予他所能給的明亮與陪伴,直到永恒。

真是羨慕蘇轼,一生中,有三位情深意重的女子相伴。

也許我們得不到太陽或月亮那樣閃耀或柔和的光,願你也有一顆星星守候在旁,給予你溫暖。

詩友們,你們更羨慕蘇轼擁有的哪一位妻子呢?

留言區一起讨論吧!

參考資料:《蘇東坡新傳》《蘇東坡》《百家講壇蘇東坡》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魏無忌,新媒體人,文化公司創始人,暢銷書作者,主業創業,業餘寫文、出書、玩收藏,交流詩書與收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