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史四書·康熙奇局丨康熙為何怒罵索額圖為本朝第一罪人?(01)

作者:封面新聞
清史四書·康熙奇局丨康熙為何怒罵索額圖為本朝第一罪人?(01)

作者:向敬之

出版:上海三聯書店

1

清朝權臣主要有七人,除了乾隆後期的和珅、鹹同之際的肅順外,其他五人都是康熙帝的大臣。隆科多與年羹堯,一個是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一個是内閣學士外任川陝總督,他們成為權臣,是到了雍正初期。他們在康熙朝還是老實謹慎之臣。

除了把持票拟大權、把官職賣完了的明珠外,康熙朝前中期的鳌拜、索額圖,都屬于十足的驕縱之臣。

2

鳌拜為順治遺命的輔政大臣。康熙年幼,缺乏理政經驗。鳌拜戰功卓著,對太宗有救命之恩,于順治有翊護之功,被視為“滿洲第一巴圖魯”。就連《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評傳鳌拜,也是以“鳌拜巴圖魯”為詞條,以示特别。

鳌拜在四大輔臣中位列第四,卻日見張狂,阻礙首輔索尼孫女冊立皇後,矯诏擅殺次輔蘇克薩哈全家。朝堂之上,多為鳌拜的黨羽,“文武各官,盡出門下”(《清聖祖實錄》卷二十九,康熙八年五月庚申)。其子那摩佛、其弟巴哈及其親信達肅等,或為領侍衛内大臣,或為内大臣。握有實權的八旗都統,名為中樞的内三院及六部之戶部、兵部、工部等,不少是鳌拜安插的人。

戶部尚書缺員,康熙拟命瑪希納上任,鳌拜卻要以親信瑪爾賽補用,相持不下,最後隻好同時任命。康熙重臣王弘祚,任戶部尚書已曆事兩朝,看不慣瑪爾賽專擅部務而提出異議,結果被鳌拜授命大學士班布爾善,議罪免職。瑪爾賽死後,群臣商議給谥号,康熙不允,鳌拜直接給了一個“忠敏”,進一步使用本屬于皇帝的事權。

鳌拜擅權幹政,威福自專,最終被康熙智擒。

康熙八年(1669)五月,鳌拜被擒,康熙命議政王大臣會議為其拟罪,定罪三十款,理應“以所犯重大,拟以正法”,然而康熙卻“念鳌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故從寬革職、籍沒,仍行拘禁。那摩佛亦免死,革職拘禁”(《清史列傳·鳌拜傳》)。

鳌拜被革除輔政大臣、二等公外加一等公及所加的太師銜,抄沒家産,處以拘禁。不久,死于幽所。

是老死,還是病逝,或是清朝懲罰王公貴族而慣用的餓斃刑罰?不得而知。康熙在殺之有名時不殺,也沒有必要對禁锢中的老人下陰損之手。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以鳌拜戰功卓著,追賜一等男,以其弟巴哈之孫蘇赫襲爵,蘇赫死,仍以鳌拜孫達福襲爵。

鳌拜是威脅皇權最大、幹政程度最深的權臣,康熙卻屢屢提及他的諸多功勞,主動為之平反。

3

幫助康熙鏟除鳌拜集團的索額圖,最後卻被康熙視為“本朝第一罪人”

(《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五十三,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在康熙四十二年九十月間活活餓死在拘禁之所,而且被胤祉等秉承聖意纏縛了九條鐵鍊。

索額圖“餓斃”于幽所,成了“本朝第一罪人”,潛台詞是他的危害遠比鳌拜要大。不僅如此,康熙還在同年追封鳌拜。即便爵位甚低,但兩番任命襲爵者,為雍正元年(1723)為鳌拜賜祭葬、複一等公、準世襲罔替,做了極具意義的政治準備。

然而,索額圖的兩個兒子格爾芬、阿爾吉善,于康熙第二次廢儲時(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被誅。索額圖絕後。

康熙對索額圖的懲罰,無疑遠甚于鳌拜。

在康熙看來,鳌拜擅權自專,隻是想繼續保持輔政的政體和位置,而沒有奪取皇權、攫占皇位、另立皇帝之意。

索額圖不然。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