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原土鄉已故書記朱先太:“辛苦指數”就是群衆“幸福指數”

作者:光明網

中新網青海互助3月18日電 題:高原土鄉已故書記朱先太:“辛苦指數”就是群衆“幸福指數”

作者 李隽 馬文明

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有一位被土族群眾懷念的已故“第一書記”朱先太。

在他駐村的互助縣台子鄉上台村,大家都說:“朱書記将自己有限的時間全部用在了脫貧第一線,他用有限的生命,把群衆的事做到了最後。”

高原土鄉已故書記朱先太:“辛苦指數”就是群衆“幸福指數”

圖為朱先太(中)了解村民耕地情況。(資料圖) 馬文明 攝

春耕時節,記者來到互助縣台子鄉上台村,在朱先太生前用過的日記本上看到:“群衆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工作的方向,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就是我的辦公場所,金獎銀獎,不如群衆的誇獎。”

翻看日記時,上台村黨支部書記王全仁不斷歎息,遺憾地說:“現在全村過上好日子了,離不開朱書記的辛苦,可惜的是,他再也看不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了。”

台子鄉上台村屬半淺半腦山地區,距互助縣城8公裡。不僅是省定貧困村,也是朱先太用生命“賽跑”的地方。

“書記來村上五年多,帶領全村33戶貧困戶實作脫貧,貧困發生率從8.8%降至零。他日夜奔波在扶貧工作上,總說‘辛苦指數’就是群衆‘幸福指數’。”王全仁說。

剛剛駐村時,朱先太每天奔波于左鄰右舍,聽着家長裡短,工作在田間地頭,将上台村的基本情況、産業布局撰寫成了調研報告,并将村情民情爛熟于心。

高原土鄉已故書記朱先太:“辛苦指數”就是群衆“幸福指數”

圖為朱先太正在吃飯。(資料圖) 馬文明 攝

“工作中他偶爾會感到身體不适,他說脫貧工作不能等,從2018年10月開始,就開始醫院、村裡兩頭跑,還經常打着吊瓶出現在工作崗位上。”扶貧工作隊員贲守山回憶說,很多次,大家勸朱先太好好修養,但他總說要好好堅持。

在村民劉永清的眼裡,朱先太是自己的親人:“我的腿不好,幹不了重活,書記覺得養殖和種植都不适合我,就幫我貸款買了裝載機,讓我參加教育訓練。2017年,我就可以出門賺錢了。”

從1000到3000元,再到如今還清了貸款、外債,旺季每月5000元的保本收入已經讓劉永清一家過上了好日子。

“我幾次想請朱書記到家裡喝點小酒,他每次都說‘下次’,現在連‘下次’的機會都沒有了。”劉永清難掩心中的失落。

在朱先太的積極争取下,上台村先後舉辦農業技術和科技資訊教育訓練班,實作了全村群衆科技教育訓練全覆寫,争取到的各項惠農建設項目讓群眾得實惠、增收入。2016年底,上台村全面完成33戶102人的脫貧任務,全村人均純收入較2015年增加了2700元。

高原土鄉已故書記朱先太:“辛苦指數”就是群衆“幸福指數”

圖為朱先太(中)冒雨走訪群眾。 馬文明 攝

“朱書記查出腎病綜合症後,還是一心工作,經常吃泡面、幹馍馍或是直接不吃飯,忙起來經常忘了吃藥,怎麼勸都沒用,後來村民們自發給他送飯,飯菜都是少油少鹽少糖的,大家都希望書記保重好身體再工作的。”贲守山說。

2018年以後,朱先太每年都要去西京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在抗疫一線的整整46天裡,朱先太拖着病體奔波在各個防疫點上,他因勞累過度而加重了病情,住進了醫院。

從2006年開始,朱先太就在資助學生。到2016年,10個地方、30個學校的學生接受他的資助。與此同時,朱先太成立了“春之語”互助志願者服務社,多年來,朱先太牽線搭橋,會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和公益組織共捐助資金近10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00多名,捐助衣物、圖書、文具、課桌等共計40萬餘元。

他自己資助貧困學生5名,資助款物近3萬元。參加志願者公益活動的足迹遍布互助、化隆、循化、大通、樂都、平安、湟中、玉樹等地區。

2021年2月13日,朱先太告别了他熱衷的事業和鄉親們。“書記,我家的收入今年又增加了2萬。”“書記,劉生貴母子的生活很幸福。”……

追悼會上,鄉親們一聲聲的“書記”,告訴的都是朱先太生前最牽挂的人和事。(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