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興國縣創業緻富帶頭人黃春明的共富夢

作者:小格的龍龍門架

客家新聞網訊 宋莉萍 饒蓓 記者梁晟

在贛州市興國縣,每當提起黃春明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曾經是一名普通農民的他如今經營千畝林地,擁有6項發明專利,傾其所有返鄉發展農業,帶動400戶貧困戶走上脫貧緻富路。

從“大傻子”到“包山大戶”

1975年出生的黃春明是興江鄉陳也村的村民,父母守着幾畝薄田,養活着他兄弟姐妹四人。由于家貧,黃春明早早的辍學了。1995年,學過兩年機車修理的黃春明在興江鄉集市上開起了機車修理店。在那個交通并不發達的年代,黃春明靠着自己的吃苦與勤奮,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興國縣創業緻富帶頭人黃春明的共富夢

圖為黃春明種植的臍橙苗。

2002年,一次偶然,黃春明率先在興江鄉做起了物流生意。從無人問津到擁有十幾輛物流車,27歲的黃春明成為了興江鄉的有錢人。但是,做事業的人注定是“不安分”的。2012年春,黃春明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下,放棄了經營多年且收益可觀的物流運輸,傾其所有回到陳也村,在鄉鎮黨委、政府的幫助和支援下,流轉了800多畝的林地種植油茶。然而,沒有任何種植經驗的他,在那一年,種的油茶“全山覆沒”。“哎,沒文化真可怕啊。”回想起那些油茶樹,黃春明說道。

2013年,他重整旗鼓,在山上又種植了800畝的“三紅”蜜柚。“我這次可學聰明了,我看了好多書呢。”黃春明說。但上天卻沒有眷顧黃春明,2015年興江鄉發生冰凍災害,黃春明90%的果樹都被凍死,造成數百萬元的經濟損失。“好幾個月都不敢上山,害怕面對這些柚子樹,當時砍果樹的時候,我的手都在發抖。”說起往事,黃春明感慨萬千。

兩次創業失敗,讓黃春明曾一度陷入萎靡狀态,而他也成為了鄉親們口中的“大傻子”。親朋好友們紛紛勸他放棄果樹,黃春明卻斬釘截鐵地回應“我決不放棄”。

2016年,在政府的幫助下,黃春明拿着60萬元貸款和當地果茶局資助的15萬元,東山再起,還把種植面積從800畝擴大到現在的近5000畝,種植了“三紅”蜜柚,臍橙、油茶、藥材,黃春明靠着失敗的經驗,一點一點把自己變成了“包山”大戶。

從半文盲到竹鼠專家

“你别看我現在這竹鼠養的這麼好,我可費了好大的勁呢。”黃春明說。

黃春明原來對竹鼠一無所知,隻是和一個朋友約好一起養,但結果,欄舍蓋好了,竹鼠養起來了,朋友卻不見了。看着這些他從來沒見過的小東西,黃春明傻眼了。但黃春明那種不服輸的精神讓他咬着牙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幹好。”

興國縣創業緻富帶頭人黃春明的共富夢

圖為黃春明在檢視竹鼠的生長情況。

2016年,黃春明隻身前往雲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考察學習竹鼠的養殖技術,并在廣西竹鼠教育訓練學校順利拿到了畢業證書。“你看,我國小畢業證都沒,現在拿到了這個畢業證。”黃春明展示着他引以為豪的畢業證。

但就是這樣一個專業學校畢業的黃春明依舊敗給了氣候,陳也村由于地處大山深處,一到冬天,特别的冷,他一次性購回70多萬元的竹鼠種苗開始陸續出現各種疾病。 “當時急壞了,我趕緊查閱資料,電話咨詢專家,最後用中藥控制住了。”黃春明說,自從出現這些小插曲後,他整天泡在養殖基地研究,并在一年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請了6個有關竹鼠的專利。

“這是中華竹鼠,這是紅峽,竹鼠養大不難,關鍵是配種,鼠的體質好就容易受孕;竹鼠一般怕冬天低溫、細菌污染,這些提前把控好了就不會出問題;冬天在于溫度的控制,細菌污染關鍵看衛生環境是否潔淨……”談起竹鼠養殖技巧,黃春明說的頭頭是道,俨然是一位專家。

不僅如此,黃春明還在山上搞起了現代化養豬。如今,黃春明的竹鼠養殖基地存欄7000餘隻,生豬養殖場存欄2000餘頭。種植基地發展了5000畝,其中800畝“三紅”蜜柚、臍橙,1500畝油茶,毛竹1000畝,藥材500畝,經濟林1200畝。

從“為自己”到“為他人”

“我是從貧困中走出來的,嘗過窮的滋味,是以,我不想鄉親們再繼續受窮,我能幫多少就幫多少。”黃春明說。

在事業慢慢有所成效的時候,黃春明投資成立了贛州市榮華果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發揮基地輻射帶動作用,探索出了一條“林權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幫扶利益聯結機制,幫扶貧困戶入社,穩定增加貧困戶的經濟收入,讓貧困戶成為老闆。

興國縣創業緻富帶頭人黃春明的共富夢

圖為貧困戶黃宇明在基地喂食竹鼠。

55歲的黃宇明是興江鄉陳也村草鞋山組的貧困戶,他患有嚴重的腎病,無法幹重活,妻子體弱多病,兩個孩子還在上學。黃春明讓黃宇明入股自己的合作社,并且安排他在基地做點力所能及的輕活。現在黃宇明每年能拿3500元的分紅,在興江鄉,像黃宇民這樣入股合作社的貧困戶有110戶。

除了簡單的安排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外,黃春明還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建立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擴大貧困戶的緻富路徑。

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由合作社無償發放5對竹鼠種苗給貧困戶飼養,并免費建設欄舍,在其飼養過程中還提供技術支援,為貧困戶規避飼養風險,待到竹鼠出欄時,合作社再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進行統一收購,免去了貧困戶的銷路以及價格擔憂,確定貧困戶在竹鼠出欄時達到利益最大化。針對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合作社實行托管領養分紅。

“今年我養了5對竹鼠,每年竹鼠至少繁殖三次,飼養2個多月的竹鼠就能賣錢,每隻能賣200多元,每年純收入至少有7000多元。”黃宇明開心地說道。如今黃宇明不僅有竹鼠收益,還安排了在竹鼠基地務工,每月1800元收入,實作一年增收至少2萬元。

目前,合作社輻射帶動了周邊400餘戶貧困戶增收,2016年至2017年共為入股貧困戶發放40多萬元分紅,同時為360戶貧困戶墊資80萬餘元建設竹鼠欄舍。

5年的坎坷經曆,有辛酸、有快樂、有挫折、有成就,黃春明從初學者到緻富能人,用智慧和雙手編織了自己的現代農業夢,靠發展現代農業闖出了一片天。

“我這邊還建了竹鼠的科研室,請了江西農大、農科院的專家來……”如今,黃春明依然在規劃着如何将産業規模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村民走上脫貧緻富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