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勸善經典】《了凡四訓》原文及譯文(第一篇:立命之學)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内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簡介第一篇:立命之學(原文)第一篇:立命之學(譯文)

作者:連環畫PP
【勸善經典】《了凡四訓》原文及譯文(第一篇:立命之學)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内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簡介第一篇:立命之學(原文)第一篇:立命之學(譯文)

《了凡四訓》 又名《命自我立》, 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書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其以親身經曆,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至今依然為芸芸衆生起着明曉世事的指引作用。

袁黃(1533-1606),初名表,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号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号了凡稱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禅學與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

一、立命之學

二、改過之法

三、積善之方

四、謙德之效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餘敬禮之。語餘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餘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裡居。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餘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餘遂起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餘遂禮郁為師。

孔為餘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

複為蔔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廪,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醜時,當終于正寝,惜無子。餘備錄而謹記之。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餘食廪米九十一石五鬥當出貢;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準許補貢,餘竊疑之。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餘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縣申文準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鬥也。

餘是以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歸,遊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禅師于栖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雲谷問曰:凡人是以不得作聖者,隻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餘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隻是凡夫。

問其故?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餘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诳語欺人?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内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雙失,故無益。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餘以實告。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

餘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餘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餘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餘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餘矜惜名節,常不能舍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铄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産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産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笃,幾曾加纖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将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也;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餘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雲谷出功過格示餘,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語餘曰:符箓家有雲: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秘傳,隻是不動念也。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餘初号學海,是日改号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隻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禮部考科舉,孔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驗,而秋闱中式矣。

然行義未純,檢身多誤;或見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或醒時操持,而醉後放逸;以過折功,日常虛度。自己巳歲發願,直至己卯歲,曆十餘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時,方從李漸庵入關,未及回向。庚辰南還。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啟。

餘行一事,随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辄用鵝毛管,印一朱圈于曆日之上。或施食貧人,或買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餘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數已滿。複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複起求中進士願,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登第,授寶坻知縣。

餘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編。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纖悉必記。夜則設桌于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

汝母見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得完;今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

夜間偶夢見一神人,餘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隻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蓋寶坻之田,每畝二分三厘七毫。餘為區處,減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頗驚疑。适幻餘禅師自五台來,餘以夢告之,且問此事宜信否?

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銀,請其就五台山齋僧一萬而回向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餘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谌,命靡常。又雲: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語。吾于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窭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内思閑己之邪。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是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隻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雲谷禅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

我童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要我放棄學業,改行學醫術,她說行醫可以謀生,也可以治病救人。并且精通一門技藝而後揚名天下,正是你父親的願望。

後來我在慈雲寺碰到一位修髯偉貌、飄飄若仙的老人家,就恭敬地向他行禮。老人家對我說:“你是官場中人,明年就可考中秀才,你為什麼不讀書呢?”我就把母親叫我放棄讀書而去學習醫術的緣故告訴他,又請問老人家的姓名籍貫等事。老人家說:“我姓孔,是雲南人,學得宋朝邵康節先生《皇極經世》的真傳。因為緣分,我應該把《皇極經世》傳給你。”我就帶老人家到家裡。母親要我好好侍侯他。

孔先生推算的事情很詳盡,連細節問題也應驗無誤。是以我相信孔先生的推算,動了讀書的念頭,就和表哥沈稱商量。表哥說:“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裡開館授徒,送你過去寄讀很友善。”于是我便拜郁海谷先生為師。

孔先生推算我縣考時考第十四名,府考時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時考第九名。第二年,我參加考試,三次考試所得名次和孔先生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終生的命數:某年考取第幾名,某年補廪生,某年做貢生,又在貢後某年,被選為四川某縣縣令,做縣令三年半後,最好辭官回鄉,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醜時,就壽終正寝,可惜命中沒有兒子。這些話我都作了記錄,并牢記在心。

從此以後,凡是參加考試,所考名次先後,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唯獨算我做廪生領到九十一石五鬥米時才能出貢這件事起了波折,當我領到七十一石米時,學台屠宗師就準許我補貢,我當時就懷疑孔先生的推算不靈了。

誰知後來學台代理楊宗師駁回屠宗師的準許,不準我補貢生。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師檢視考場的“備選試卷”時,看到我的試卷,動情地說:“這份卷子所做的五篇策論,竟有奏議的水準。怎麼可以讓這麼有學問的讀書人埋沒到老呢?”于是他就吩咐縣官寫申請公文,準我補了貢生。我這段時間領的廪米,加上以前那部分,剛好是九十一石五鬥。

經過這番波折,我更加相信命數的存在,即使屠宗師提前讓我補貢,因為不符合命數,必然要被楊公駁回,當符合命數要求時,自然有殷宗師幫我補貢。是以,我把一切事情都看淡了,變得無所追求。

補貢以後,我到北京國子監讀書一年。這一年裡,我整天都在靜坐,也不看書寫字。到了己巳年,回南京國子監,還沒報到時,我先到栖霞山拜見雲谷禅師。我同禅師在禅房裡對坐,三天三夜沒有閉過眼睛。

雲谷禅師問我:“普通人不能成為偉人,隻是因為妄念一個接着一個,束縛了自己的行動。而你靜坐三天,我沒見過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麼緣故呢?”

我說:“我的命運早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中生死榮辱都有定數,沒有辦法改變。想也是白想,真要想也不知該想些什麼。”

雲谷禅師笑着說:“我還以為你是個豪傑,誰知也不過是個凡夫俗子。”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雲谷禅師說:“普通人未能進入‘無心’境界,一定要被命數控制,怎能說沒有命數呢?但是隻有普通人,才會被命數所束縛,大善人或者大惡人,命數是控制不住他的。二十年來你被孔先生算死,不能改變一分一毫。你不是凡夫,是什麼?”

我問雲谷禅師:“人真能擺脫命運的束縛嗎?”

禅師說:“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詩書中說的,的确是至理名言。佛家經典也說,誠心追求富貴可得到富貴,誠心追求兒女可得到兒女,誠心追求長壽可得到長壽。說謊是佛家大戒,佛菩薩可能說假話嗎?”

我還是不明白,又問:“孟子曾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我内心的道德仁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修來,功名富貴等身外之物,怎麼求得到呢?”

雲谷禅師說:“孟子的話沒錯,是你了解錯了。你看六祖慧能大師也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在自己的心田裡求,既可求得内心的道德仁義,又能求得身外的功名富貴,就是‘内外雙得’,就說明求有助于得,求則得之。反之,若不立足自心福田,經常檢讨檢討自己,而是盲目向外攀緣,追求名利福壽,那麼隻能聽天由命了,就是‘内外雙失(失就是失控,自己作不了主的意思)’,正說明求無益于得,自己根本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

雲谷禅師又問:“孔先生算你終身的命運如何?”我将孔先生的推算和盤托出。雲谷禅師說:“你自己仔細想想,你應該考得功名嗎?應該有兒子嗎?”

我想了很久才說:“我不應該考得功名,也不應該有兒子。因為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相薄福淺。第一,沒有行善積德,以增長福報;第二,性格急躁,怕麻煩,氣量小,不能包容别人;第三,恃才傲物,鋒芒畢露,經常用自己的才華去貶低别人,說話直來直去,經常信口開河,滔滔不絕。這些都是福薄的表現,怎麼能考得功名呢?

“我也不應該有兒子,第一,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而我有潔癖的毛病;第二,和氣能育萬物,我卻脾氣暴躁,經常生氣發怒;第三,愛為生生之本,忍(殘忍)為不育之根,而我卻執著自己的名節,不能舍己為人,助人為樂;第四,我說話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容易耗費元氣;第五,我嗜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容易消散精神;第六,我喜歡整夜長坐,不睡覺,不曉得保護元氣養育精神。其它還有許多過失,說也說不完。”

雲谷禅師說:“豈隻是功名,你得不到的事情還多着呢!世上擁有千金家産的人,一定有享用千金的福報,擁有百金家産的人,一定有享用百金的福報;應該餓死的,一定是要受餓死報應的人。上天不過根據他本來的材質進行雕琢加工,什麼時候強加過絲毫意思?就像生兒子,譬如一個人積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三代或者兩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者兩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至于絕後,那是因為他的功德極薄。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問題,就應該把你得不到功名,以及不生兒子的種種不良行為習慣,徹底改過來。一定要行善積德,一定要大度包容,一定要和氣待人,一定要愛惜精神。從前有害身體健康,折損福報的行為習慣都要徹底改掉,從今天開始要脫胎換骨,做一個明白事理,懂得用正确方式追求幸福的人。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尚且還有命運定數,通達命運的人,怎麼不能感動上天,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書經·太甲篇》上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天降給你的災禍,或者可以避開;而自己造的孽,一定要自己受報應),《詩經》也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人要随時檢讨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天道的要求,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去創造)。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無子,這就是上天降給你的災禍,還可以改變!你隻要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提到自己的道德水準,多做善事多積陰德,加大自己的福報,哪有享受不到自己福報的道理?

“《易經》幫助正人君子趨吉避兇,如果命運真的不能改變,那麼吉祥怎麼追求,兇險如何避免?《易經》開頭就将核心思想揭示出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經常行善的家庭,不僅自家有福報,還能福蔭子孫),你相信這個道理嗎?”

我相信雲谷禅師的話,拜謝他的教誨,同時把以前所做的錯事所造的罪業,到佛前檢讨忏悔,還寫了一篇疏文,祈求能考得功名,并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的恩德。

雲谷禅師聽了我的誓言,就拿出功過格給我,要我将所做的善事惡事,逐日逐條記錄在功過格上,做了善事可加分,做了惡事要扣分。雲谷禅師還教我念準提咒,確定我能達成所願。

(以下隐去有關畫符的内容)

雲谷禅師又說:“孟子講立命的道理時說,‘夭壽不貳’(意思是短命和長壽沒有分别)。短命和長壽怎能說沒有分别呢?要曉得嬰兒還在娘胎裡時,誰曉得這孩子是短命還是長壽?孩子出生時,立即帶上前生前世的業因果報,就有了短命和長壽的分别。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利用因果報應的規律,通過破迷斷惡、行善積德來積累福報,将短命變成長壽。這個道理推而廣之,就是豐收跟歉收、窮困跟通達、短命跟長壽本來相同,隻因業緣不同而有差别,通過斷惡修善就可改變或貧窮或富裕、或尊貴或卑賤,或生存或死亡的命運。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死問題,明白了如何面對生死,也就能從容應對人生中的一切順境逆境。

“孟子說,‘修身以俟之’(意思是:自己隻管修心養性、行善積德,機緣成熟,上天一定會安排福報的降臨),說的是行善積德,向天祈禱的事。說到修字,就是自己身上所有的過失罪惡,都要徹底改掉。講到俟(等待)字,就是連一絲一毫的非份之想、攀緣念頭(如走後門走捷徑等),都要徹底根除。能夠這樣,就可算是走上通往‘無心’,即将成聖成賢的康莊大道了。這才是人世間最實在最受用的學問。

“你雖然還達不到‘無心’的水準,但若能念準提咒,一遍一遍念下去,不要記數,不要間斷,念到極熟的時候,自然就會口裡在念,心裡不覺得在念,在不念的時候,心裡不覺仍在念,到了念頭不起時,就可暫時得到‘無心’的體驗,這時你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原來的名号叫做“學海”,今天改為“了凡”。因為我超越了世俗的觀念,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不願再做普通人了。從此以後,我就整天小心謹慎,感覺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整天糊裡糊塗,無所事事。現在變得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在暗處無人監管時,我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受到别人嗔恨诽謗,我也能安然接受,而不斤斤計較,争論是非曲直。

第二年,我參加禮部科考,孔先生算定我應該考第三名,結果卻是第一名,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秋天我又參加鄉試,竟然中了舉人,這是我命裡本來沒有的。我改造命運的計劃初見成效,就更加相信雲谷禅師的話,深信命運是可以改造的!

我雖然改了不少毛病,卻很不徹底,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做好事的行動不夠堅決,幫助别人時自己還會猶豫,做了好事喜歡四處張揚,清醒時還能嚴格要求自己,酒醉後又放肆胡來。雖然做了善事,又在不斷犯錯,将功抵過,就這樣虛度光陰,從己巳年發願,直到己卯年,十年時間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

當時,我正和李漸庵先生,從關外回來,沒來得及把三千件善事回向。到了庚辰年,我從北京回到南方,才請性空、慧空兩位大和尚,借東塔禅堂完成回向的心願。這時,我又起了求生兒子的心願,就許下再做三千件善事的大願。到了辛巳年,生了你,取名“天啟”。

我每做一件善事,都用筆記下來。你母親不識字,她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鵝毛管,印一個紅圈在月曆上,或是送食物給窮人,或是買活物放生,都要印圈。有時她一天可印十幾個紅圈呢!到癸未年八月,三千件善事才做完。我又請性空和尚等,在家裡做回向。到那年九月十三,我又起求中進士的願,并許下做一萬件善事的大願。到了丙戌年,居然中了進士,吏部就讓我補了寶坻縣縣令的缺。

我做縣令時,準備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冊子,我稱之為《治心篇》,就是要治理内心的邪思歪念的意思。每天早晨坐堂審案時,我叫家裡人拿《治心篇》給差役,将我每天所做的善事惡事,不管大小都詳細記錄在《治心篇》上。到晚上,我就在家裡庭院中擺下桌子,效仿宋朝的鐵面禦史趙閱道,焚香禱告天帝。

你母親見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常常皺著眉頭說:“我從前在家幫你做善事,是以三千件善事能夠做完。現在你許了做一萬件善事的心願,在衙門裡又沒什麼善事可做,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完呢?”

我也犯了愁,有次晚上睡覺我做夢,夢中遇到一位天神,我就将一萬件善事不易做完的事告訴天神,天神說:“隻算你當縣令減輕田賦這件事,就可抵一萬件善事。”寶坻縣的田賦,本來每畝要收銀兩分三厘七毫,我覺得百姓負擔太重,就把全縣的田地重新清理測算,并将每畝應繳的田賦減少到一分四厘六毫。雖然确有其事,但我心裡還是有疑惑。

恰好幻餘禅師從五台山來到寶坻,我就把夢境告訴了禅師,并問禅師這件事的可信度。幻餘禅師說:“做善事若能存心真切,不圖回報,那麼一件善事跟一萬件善事沒有差别。況且你減輕全縣的田賦,全縣得到恩惠的何止萬人?我聽了禅師的話,就捐出我的俸銀薪水,請禅師在五台山替我齋僧一萬人,并将功德回向。

孔先生算我隻能活到五十三歲,我沒有向天祈壽,五十三歲那年竟然平安無事,現在已經六十九歲了。《書經》上說:“天難谌,命靡常”(意思是天道難測,命運無常)。又說:“惟命不于常”(意思是人的命運并非一成不變)。這些話一點都不假,是以我相信,命運由自己決定是聖人的觀點,命運由天注定是世俗人的觀點。

你的命運不知究竟怎樣。就算命中應該興旺發達,也要以不得意相看待;就算行運順風順水,也要以不稱心相看待;就算眼前衣食無憂,也要以貧困相看待;就算旁人敬重你,也要誠惶誠恐、小心謹慎;就算你家世顯赫,也要以出身低微相看待;就算你學識淵博,也要以膚淺相看待。

長遠看,要努力發揚祖先的德氣;近處看,要盡力彌補父母的過失;向上,要熱愛祖國,時刻準備為國家作貢獻;對下,要尊老愛幼,為全家人造福;對外,要樂于助人;對内,要檢讨檢討自己。

你每天都要發現自己的缺點并立即改正,若有一天沒有發現缺點,或者沒有改正錯誤,那這一天算是白過了。天下許多有才氣的人,到最後學問卻不見得有多高深,事業也沒多大成就,就是因為他們因循守舊,得過且過,以至虛度年華,耽擱一生。

雲谷禅師所說的話,包含着精妙深邃,至真至正的道理,你要深入研究,努力踐行,千萬不要浪費光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