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越來越命好的5個征兆

01

《尚書》有言:“天難谌,命靡常。”

一個人的命運,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是以,強者改命,弱者認命。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後來通過努力,變成了朝廷命官,寫了很多文章。他在《了凡四訓》的“立命之學”裡,記錄了自己的成長經曆,對我們改變命運,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以古喻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人在越來越命好的時候,多半會做到以下幾點。

一個人越來越命好的5個征兆

02

第一,堅持讀書,讓人看清命運。

袁了凡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獨自拉扯幾個孩子,生活舉步維艱。

為了讓兒女們盡快就業,母親安排袁了凡學醫。是以他讀了很多的醫書。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慈雲寺遇到了孔先生,經過一番交流,他決定走讀書、科考的道路。從此走進學堂。

漢朝文學家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起初,是父母教會了我們說話、交談、禮儀等。是以白紙上有了簡單的文字。後來我們自己讀書,提升對社會的認知,也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理想,白紙變成了書頁。

當你擺脫了愚昧之後,你就能夠看清命運了,而不是任由父母安排、也不會人雲亦雲。

是以,改變命運的基礎,就是讀書。當你走進社會之後,繼續讀書,就是深入改變命運。那些迷茫的人,是因為失去了方向,也看不清自己。或者說,自己沒有一技之長,隻能生活在底層,不敢擡頭看天空的白雲和太陽。

“知其然,還知其是以然”,能做到這一點,人生就能笃定前行了。

03

第二,轉變思維,打破命運的格局。

袁了凡在孔先生的指引下,連續多次考試,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且孔先生推算出,袁了凡能活五十多歲,官位大概在什麼位置,有沒有妻子和兒女。

未來的一切,都成為了“已知數”,是以袁了凡沒有太大的鬥志。

他在北京的時候,去栖霞山拜訪了雲谷禅師,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盤托出。雲谷禅師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一語驚醒夢中人”,袁了凡不再給人生設限,還敢于不按套路出牌了。

有道是,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一個人的命運,始終靠自己努力,怎麼能夠聽之任之呢?改變命運,第一步就是打破思維格局,不要讓一些“固化的道理”來控制自己。

一個畏手畏腳、按部就班的人,是沒有太大出息的。是以,古代的高人,都喜歡“雲遊四方”。比方說,孔子周遊列國,學到了更多的知識,也領悟了人生真谛。

能夠邁開腳步,去遠方的人,第一步不是走路,而是“破局”,從思想上改變自己。

思維,在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間屋子。你不願意走出屋子,你就被定格了;你走出去,就能海闊天空。

一個人越來越命好的5個征兆

04

第三,多做善事,積累改變命運的力量。

經過雲谷禅師的點撥,袁了凡決定,要做三千件善事。後來,他在東塔禅堂裡,許願要有孩子,并且決定再做三千件善事;考上進士之後,決定做一萬件善事。

他還用一個本子,把做的善事記下來。平時,母親也會參與到善事之中來。

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命好,可是“命苦”留給誰呢?是以,真正要改變命運的人,不但懂得承擔别人的苦,還會把自己的幸福分給别人。

要懂得,一個人要改變命運,需要借助内力和外力。内力就是自己的學識、道德素質,外力就是家庭環境、外人的幫助、社會的形象等。

我們常常說,但行好事,不問前程。因為做的善事足夠多了,前程自然繁花似錦,問不問,都是這樣的結局,不如不問。

很多人都抱怨,老天為什麼不厚愛自己。其實抱怨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抱怨的人,自己都沒有厚愛“老天”。你不愛别人,憑什麼得到别人的愛。

善有善報。當你可以每天都幫助别人的時候,一切的結局都會有溫度。

05

第四,自我反思,調整、糾正命運的方向。

袁了凡是分析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有六個缺點:容易發怒、過分愛幹淨、不夠仁愛、喜歡名譽和節操、話太多、喜歡喝酒、常常熬夜。

是以他對症下藥,積極改變自己。

孟子說過:“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

每個人都有錯誤,隻要去除了,就行了。這就是修行。

人在社會上混,難免會遇到惡毒的人,也會因為某件事,引發自己的脾氣,甚至誘發邪惡的念頭。也有一些人,實打實做了傷害别人的事情。

知錯能改,也是善事一件。起碼你引導了社會正能量,給小人做了一個示範動作。

一個小偷,可以變成一個勸導别人不要偷東西的人;一個不學習的人,可以通過學習來撕掉“标簽”;一個背叛婚姻的人,還是可以回到家庭,認真愛家,被大家接納的。

每天都會反思自己,就不會一錯再錯了,就能明白自己做了什麼,要做什麼,進而命運一直朝着陽光出發。

一個人越來越命好的5個征兆

06

第五,放下煩惱,讓人生回歸安甯。

雲谷禅師告訴袁了凡:“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得到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凡事都往好處想,所有的雜念都不要去管;有了想法,但是内心不要動。這樣做,就能心安,心安了,就能身安。

因為活得安甯,是以袁了凡活了七十多歲。在當時,應該是比較長壽了。

有句詩說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活一萬年,但是我們可以擴充生命的寬度,提升高度,進而讓精神變得富有,成為後輩的楷模。

煩惱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但是很多人卻沒有辦法擺脫。比方說,家裡有房子、金錢,孩子們有工作,但是老人們很憂郁。老人覺得,隔壁鄰居活得更好。

改變命運,是為了讓我們好好享受活着的每一天,而不是為了“惶惶不可終日”的。人生的品質,不是因為高官厚祿得到的,而是因為内心沉穩,本性善良得到的。

活得安靜一些,日子幹淨一些,你才能感悟到福氣。

07

《了凡四訓》裡寫道:“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是以德不加修,業不加慣者,隻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每個人都是聰明的,都是有用之才,隻是後天沒有修養,沒有把事業提上新的高度,是以就變成了碌碌無為的人。

“有因有果”,能夠命好的人,都是親手創造的。

有道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你為社會創造了福氣,你就是有福之人,道理就這麼簡單。

願你我,厚積薄發,積福成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