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凡四訓》之一:孔先生算的宿命論

從今天開始,與大家用白話文分享《了凡四訓》,希望能夠起個抛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凡四訓》、學習《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的一部家訓,是教誡他的兒子袁天啟的,但因為這篇家訓寫得實在太好了,是以在民間廣為流傳,被譽為四百年來深刻影響中國人的“傳家之寶”。

《了凡四訓》之一:孔先生算的宿命論

了凡先生原名袁黃,号學海,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在童年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因為條件有限,他母親就叫他放棄求取功名的學業,改去學醫。因為學醫既可以養家糊口,也可以濟世救人,并且有一技之長,就能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這也是他父親生前的願望。

有一天,了凡先生在慈雲寺裡遇到一位老人,相貌非凡,飄飄若仙。了凡先生就恭敬地向老者行禮。老人一看,便對他說道:“你本是官場中人,明年就要考中秀才了,為什麼現在卻放棄讀書了?”

了凡先生就把自己家裡的情況告訴了老者,并問老者貴姓?老人說:“我姓孔,雲南人,是宋朝邵康節的傳入,得到《皇極數》的真傳,現在正好該傳到你這裡了。”

《了凡四訓》之一:孔先生算的宿命論

于是,了凡先生就把老人領到家裡,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也是半信半疑,但非常禮貌,就對他說:“你要好好招待這位孔先生,然後試驗一下,看看他算得準不準。”結果一試,孔先生把他以前的種種遭遇,全部算對了,絲毫不差。

于是就激發起了凡先生讀書的志願,他就找到表兄沈稱,托了關系,去私塾讀書了。

孔先生給他推算:明年縣考第十四名,市考第七十一名,省考第九名。到了第二年,三次考試的成績,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把他一生的禍福都算了出來。說他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廪生,某年當貢生,然後某年當選為四川的一個縣長,在任三年半後告老還鄉,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醜時,壽終正寝,隻是很可惜,沒有兒子。了凡先生就把這些全都一一記了下來。

《了凡四訓》之一:孔先生算的宿命論

從此以後,不管是考試還是做官,完全都和孔先生算定的一樣。隻是有一次出了一點點差錯,就是孔先生算他俸米領到九十一石五鬥的時候,就要升官了。結果當他隻收到七十多石米的時候,屠先生就準許他補貢了,也就是準備給他升官了。是以了凡先生就懷疑孔先生沒有算對。

沒想到的是,不久就被代行職權的楊公所駁斥,不準他補貢生,于是又開始給他俸米了,直到領到的俸米加起來是九十一石五鬥的時候,才準許他補貢。

從此以後,了凡先生是真的覺悟了,真的明白了,一個人一生的際遇,吉兇禍福,貧富貴賤,都有時節因緣,是不能強求的。是以他的心地,從此就真正平靜下來了,再也不胡思亂想、妄念紛飛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