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朝枭雄—“三九天子”陳霸先的艱難創業之路出身貧寒,艱難創業擊敗政敵,大權獨攬開創帝業,多事之秋飽受争議,陵墓被掘孔見評論:

作者:孔見文史

今天讓我們的思緒回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了解一位開國帝王的筚路藍縷的創業之路。

現在提起南北朝時代,印象中是個大分裂大混戰的年代,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混亂時代,給了很多平民人才出人頭地的機會。我們都知道生在太平盛世,出身寒門的子弟想一步一步走到權力登峰可以說是難于登天,但生逢亂世就不一樣了,一方面紛雜的戰争會大大折損原本把控權力的世家大族的實力,另一方面,亂世之主也會渴望賢才,給有識之人更多真正的機會,讓他們成就一番事業。

南朝枭雄—“三九天子”陳霸先的艱難創業之路出身貧寒,艱難創業擊敗政敵,大權獨攬開創帝業,多事之秋飽受争議,陵墓被掘孔見評論:

“三九天子”陳霸先

我們今天要讨論的主人公,就是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他被後人稱為“三九天子”,來表達其創業之路的艱辛。什麼叫“三九天子”呢?原來是說陳霸先19歲的時候才做了小官吏,19年後出仕廣州,成為一方重臣,又19年才做了皇帝,在位3年就駕崩了。陳霸先出身微末,世路艱難,如果呂思勉先生說的:

“陳氏開創之艱難,實十倍于宋、齊、梁、三朝而未有已也。”

“陳霸先火耕水乳耨之夫,荜門圭窦之子”,從這句話我們便可以看出陳霸先的出身之低微。他是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人,家世低微,起初在鄉裡作小官吏,接着到了南京做油庫的管理者。這些職務在本質上屬于專門從事雜役的特殊戶口,社會地位十分地下。但陳霸先沒有放棄自己,他好讀兵書,同時打魚練武,興趣非常廣泛。

可以說功不唐捐,陳霸先被權貴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看重,蕭映曾誇贊說到:“陳霸先的未來前程不可限量啊!”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蕭映任職廣州刺史,陳霸先作為他的屬官,也随之到了廣州。因為陳霸先武藝高強且有韬略,多次在嶺南地區立下戰功,逐漸發迹。大同七年,廣州當地的土豪李贲發動叛亂,連續攻占了數個州郡,嶺南地區局勢陷入了混亂。陳霸先受命平定叛亂,屢戰屢捷,在平定叛亂之後,被授予節制七個州的軍事,成為一方重臣。

南朝枭雄—“三九天子”陳霸先的艱難創業之路出身貧寒,艱難創業擊敗政敵,大權獨攬開創帝業,多事之秋飽受争議,陵墓被掘孔見評論:

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東魏降将侯景叛亂,次年攻陷首都建康,梁武帝在幽困中病逝。陳霸先起兵援救皇帝,聯合廣州地區的豪族力量,攻破了地方割據勢力,其本身力量不斷壯大。大寶三年(公元552年)二月,與王僧辯率領的荊州軍在江西會師,讨伐侯景,獲得勝利。

就在這一年的五月,陳霸先被封為長城縣侯,九月被封為征北大将軍,南徐州刺史,從此成了梁朝末年軍方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襲殺政敵王僧辨,是陳霸先通往帝王之路的一件大事。

王僧辨與陳霸先兩個人都是高明的軍事家,幾乎每場戰役都可以取得勝利,但是兩人的差别在于,陳霸先出身在寒門,多次經過磨難,有着豐富的人生閱曆和社會經驗。在政治家的素質方面,王遠遠達不到陳的水準,是以常常受制于人。

南朝枭雄—“三九天子”陳霸先的艱難創業之路出身貧寒,艱難創業擊敗政敵,大權獨攬開創帝業,多事之秋飽受争議,陵墓被掘孔見評論:

擊敗政敵,獨攬大權

在戰勝侯景之後,王僧辯率軍進入建康,部下大肆劫掠并,縱火焚毀宮殿,百姓非常失望,而陳霸先豁達大度,多用降将,知人善任,故能得到部下死力,以成就其帝業。

公元555年,陳霸先襲殺王僧辨,廢黜當時的皇帝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陳霸先任尚書令,車騎将軍,獨攬朝廷大權。王僧辯被殺後,他的部下率兵反陳霸先,并勾結北齊勢力。陳霸仙先擊退北齊軍隊,并将敵軍各個擊破,取得了戰争的最後勝利。

公元557年十月,梁敬帝蕭方智被迫禅位于陳霸先,南梁滅亡。陳霸先稱帝,改元永定,是為陳武帝,曆史上稱之為南朝陳。陳霸先即位的時候已經55歲了,在古代人的觀念裡已是飽經風霜的老人。陳霸先在位兩年後,積勞成疾,突發重病,在當年六月駕崩,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廟号高祖。

南朝枭雄—“三九天子”陳霸先的艱難創業之路出身貧寒,艱難創業擊敗政敵,大權獨攬開創帝業,多事之秋飽受争議,陵墓被掘孔見評論:

陳武帝陳霸先

陳霸先在位的兩年裡,抗擊北朝入侵,征伐國内的割據勢力,内憂外患而且戰事頻繁,民生凋敝,可以算得上是多事之秋。在百姓民生方面,陳霸先在位期間,國内遭遇多次大旱,連年水旱不調,導緻民生不振。

另一方面,陳霸先建立的王朝,與前代相比較,疆域較為局促,僅能控制東南之地,在長江中遊地區仍有大量的割據勢力。陳霸先在位的兩年間,對外抵抗北朝的入侵,對内不斷消滅割據勢力,江南的局勢趨于穩定。陳霸先在維護社會穩定,恢複南方經濟,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南朝枭雄—“三九天子”陳霸先的艱難創業之路出身貧寒,艱難創業擊敗政敵,大權獨攬開創帝業,多事之秋飽受争議,陵墓被掘孔見評論:

陳朝疆域

在南朝開國皇帝之中,陳霸先受到的诋毀是最多的,可能與當時門閥士族社會的階級觀念息息相關。陳霸先是出身在底層社會的貧賤之人,因緣際會,通過個人奮鬥奇迹般的登上皇帝寶座,當時的世家大族對其還是心懷鄙視。再加上陳霸先擷取政權的手段不盡合儒家傳統的仁義之道,他的崛起之路也是沾滿了無辜人的鮮血,是以飽受後人的非議。

南朝枭雄—“三九天子”陳霸先的艱難創業之路出身貧寒,艱難創業擊敗政敵,大權獨攬開創帝業,多事之秋飽受争議,陵墓被掘孔見評論:

陳霸先雕像

根據史書記載,陳霸先死後,他生前政敵王僧辨的兒子王頒糾集他老爸的部下,在夜裡掘了陳武帝的陵墓,破開陳霸先的棺木,将他屍首焚燒後,把骨灰倒入池塘中,指令上千人喝掉,極盡羞辱之事,這在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後人在描述這位帝王的身後之事時,也是感慨萬千。

陳霸先,生逢亂世,曆經磨難而不改其志,從一個小村官一步步走向了軍中大将,又一步步走向皇帝的寶位,開創了一番帝業,撐起了一片支離破碎的江山,可以說是一代英主。毛主席也對陳霸先的生平經曆非常欣賞,晚年多次要求身邊人讀讀曆史,了解了解陳霸先筚路藍縷的創業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