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鴻門宴上的奇特人物,項伯是項家人,為什麼項伯卻幫劉邦說好話?

作者:任克說

隻要是了解鴻門宴這一段曆史的讀者肯定都會記得在鴻門宴當中有一個很奇特的人物,這個人就是項伯。項伯和項羽的關系是叔侄關系,而且也是項家軍當中的中堅。但奇怪的是就在項羽看到劉邦屯兵霸上的時候,項伯提前一天晚上就來劉邦的陣營之中找張良,并且還将項羽準備進攻的計劃全盤告訴了張良。誰知道張良卻将這些原本的告訴了劉邦,最後項伯沒有辦法隻能和劉邦相見,并且答應了劉邦的請求去勸說項羽。

鴻門宴上的奇特人物,項伯是項家人,為什麼項伯卻幫劉邦說好話?

項伯夜見張良

這時候詭異的記載就來了,項伯回到了項羽陣營之中,将劉邦的話原本的告訴了項羽,讓項羽自己來定奪。也就是說項羽知道項伯去了劉邦的大營,但是項羽卻對此毫無怨言。這未免很奇怪,為什麼項伯會去找張良,又為什麼項伯還能回來把事告訴項羽,還不擔心項羽發怒?

鴻門宴上的奇特人物,項伯是項家人,為什麼項伯卻幫劉邦說好話?

項羽

實際上産生這種奇怪的感覺是因為我們想當然的把曆史從後往前看了,在現代的角度來看過去的曆史,會發現劉邦是項羽之後的主要沖突,也是最重要的敵人。但實際上項羽剛開始并沒有多厲害,至少是在政治層面上沒有到可以幾步殺一人,任性妄為的地步。而且也之前也分析過,項羽目前和劉邦是同一陣營的,相比起其他的諸侯軍,劉邦和項羽的關系反而更為接近。項羽和劉邦兩人曾經一起作戰,是以不管是在個人情感上,還是在陣營劃分上項羽和劉邦都不至于反目成仇。

那麼為什麼項羽一定要關中這一塊地方呢?原因在于楚懷王熊心,熊心之是以要提出先入關中者王的條件,就是想要坐看兩家争鬥,自己則是漁翁得利。項羽最大的敵人就是熊心,是以項羽的目的是得到關中,至少是要讓劉邦屈服自己,才能在楚國陣營當中充當話事人。也就是在這個前提下,項伯去找張良并沒有什麼奇怪的,作為一個核心人物,項伯不會不知道項羽的安排,也不會不明白項羽的處境。

鴻門宴上的奇特人物,項伯是項家人,為什麼項伯卻幫劉邦說好話?

項伯

更何況項伯一開始并沒有打算幫助劉邦,而是想要報答張良對自己過去的恩情,隻不過是張良因為得了劉邦的恩惠,不忍心抛下劉邦,故而促使了兩人的見面。而這一次兩人的會面基本上也串通互相的問題所在,項伯表達了項羽的目的不是要了劉邦的命,劉邦也表達了自己願意俯首稱臣,不會和項羽争奪第一把交椅,自然而然就達成了協定。

而這也是項伯一定要告訴項羽自己去了劉邦陣營的原因,不說則不能表達劉邦的态度。另外抛開這些還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想當然的認為項羽和劉邦兩個人是秦末時期的主角。誠然後期是兩方在進行角逐,但這時候天下形勢未定,兩人還不能被稱之為主角。另外項羽是聯盟軍的上将軍,但不代表是楚國的老大,不代表是項家的老大。項梁有一個兒子叫做項襄,而項伯還是他的叔叔,是以排下來項羽和劉邦同級别,官位上可能還沒有劉邦大。(熊心約定關中王時,項羽軍宋義才是主将。)

鴻門宴上的奇特人物,項伯是項家人,為什麼項伯卻幫劉邦說好話?

劉邦

另外項伯不是項羽的親叔叔,而是堂叔,是以和劉邦處理關系是否友好,并不和項羽起沖突。而之是以後來人對鴻門宴的分析過度,實際上是因為《史記》之中的描述,尤其是在鴻門宴時的刻畫深入人心,但細心就會發現很多的誤區。比如範增是依靠什麼判斷劉邦之後會是項羽最大的敵人,而且三番兩次的要求項羽殺了劉邦?我認為是範增在為楚懷王考慮,而不是項羽考慮。另外項羽為什麼一見到劉邦,就說出了曹無傷告密的事情,我想這是項羽給的台階,将所有的沖突都集中在一個小人物身上,然後就說這些都是這個小人所害,實際上是個誤會。兩人各有台階下,才能相安無事。

鴻門宴上的奇特人物,項伯是項家人,為什麼項伯卻幫劉邦說好話?

樊哙

最後仔細看就會發現鴻門宴裡的高光人物樊哙,在鴻門宴的最後時刻是樊哙闖入了陣營,并且化解了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沖突。但後來卻又出現了一個疑點,那就是劉邦借着上廁所的機會逃走,這一時間跨度很長,張良是如何周旋的呢?另外樊哙又是怎麼得以脫身的呢?

這就要回到這一段曆史記載的出處,根據《史記》作者司馬遷的答案就是,這些都是聽樊哙的孫子樊他廣說的。是以孫子有沒有故意給自己的爺爺貼金,有沒有故意去誇大樊哙的功勞呢?我想鴻門宴本沒有那麼複雜,實際上就是項羽要的是劉邦的臣服态度,以確定項羽在楚國陣營的地位,進一步架空楚懷王。而鴻門宴不過是雙方達成了妥協的一個儀式,這麼一來就能解釋範增的問題和張良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沒有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