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吳之虎諸葛瑾:光芒不及其弟諸葛亮,雄主孫權和他有生死之交?

作者:白馬晉一

文:刀與筆(作者原創授權)

漢末三國時期,琅琊諸葛氏家族湧現了不少的英才,且在蜀、吳、魏三國都有代表人物,《世說新語》稱當時是“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蜀漢的諸葛亮自不必說,曹魏的諸葛誕(諸葛亮和諸葛瑾的族弟)雖然最後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昭時兵敗身死,但也頗為壯烈。隻有東吳的諸葛瑾表現得不愠不火,似乎不太符合被稱作“虎”的評價。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瑾的形象有些類似魯肅這樣的誠實君子(小說第六十六回孫權亦對諸葛瑾作此評價),其活動軌迹大體集中在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赤壁之戰前後,此時諸葛瑾還不是東吳的主要人物。在此期間,他曾經受周瑜所托前往說服諸葛亮歸順東吳而未果;也曾在孫權攻打合肥時提醒欲趁夜偷襲張遼營地的孫權、太史慈不要貿然輕進,但亦未果。

東吳之虎諸葛瑾:光芒不及其弟諸葛亮,雄主孫權和他有生死之交?

第二階段是劉備攻占益州至夷陵之戰期間,此時諸葛瑾擔任東吳的使臣,主要負責催讨荊州。在此期間,諸葛瑾曾借口老小被孫權所拘向劉備、諸葛亮和關羽索讨荊州,但未果(該計策在小說中為張昭所出);為孫權之子向關羽之女求親,未果;關羽被困麥城,前往說降,亦未果;劉備大舉伐吳,前往勸谏劉備罷兵,仍未果。應當說,這一階段的諸葛瑾作為使臣是相當失敗且窩囊的,小說使用了“抱頭鼠竄”、“滿面羞慚”等詞語來形容諸葛瑾反覆奔走的狼狽。

第三個階段是夷陵之戰後,諸葛瑾出場的次數也逐漸減少,多是以路人的方式被一筆帶過。在此期間,諸葛瑾主要負責帶兵出征,如:曹丕在夷陵之戰後分三路趁機偷襲東吳,諸葛瑾率領人馬前往抵敵曹真、夏侯尚一路進犯;又如:周鲂斷發賺曹休時,諸葛瑾奉陸遜之命拒守江陵,以敵司馬懿;再如:諸葛亮六出祁山,東吳受邀共擊曹魏,諸葛瑾屯兵沔口取襄陽,但最終被魏軍擊敗。小說中,諸葛瑾幾次谏阻皆未被人采納,擔任使者均未完成使命,率領軍馬也隻是擔任輔助角色(主角基本上是陸遜)且鮮有勝績,可以說除了有誠實君子的美稱外能力并不出衆。

東吳之虎諸葛瑾:光芒不及其弟諸葛亮,雄主孫權和他有生死之交?

曆史上的諸葛瑾是否如同小說所描繪的一樣?

首先,小說中諸葛瑾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活動于史無載。曆史上諸葛瑾并未周瑜所托前往說服諸葛亮歸順東吳,反倒是張昭卻曾經向孫權推薦過諸葛亮,并試圖說服諸葛亮留在東吳。諸葛瑾也未曾在孫權攻打合肥時進行過谏阻或提出意見。

其次,諸葛瑾在曆史上擔任使者的情況大抵沒有小說中那樣狼狽。曆史上諸葛瑾确實曾為使參與催讨荊州事宜,但東吳方面并未有設計拘押諸葛瑾的一家老小。此間,孫劉兩家甚至兵戎相見,後因曹操出兵漢中,劉備顧忌益州有失,最終才與孫權商定分荊州的長沙、江夏、桂陽歸屬孫權,諸葛瑾為這一事項的達成也作出了積極努力。曆史上諸葛瑾并未為孫權之子向關羽之女求親(東吳求親之事于史有載,但未知其人)。曆史上諸葛瑾也并未在麥城說降過關羽。曆史上諸葛瑾曾在夷陵戰前給劉備寫過一封勸阻劉備罷兵休戰的書信,與小說中自告奮勇前往劉備軍營勸阻略有出入。

東吳之虎諸葛瑾:光芒不及其弟諸葛亮,雄主孫權和他有生死之交?

最後,曆史上諸葛瑾在軍事統帥方面确實鮮有勝績。小說中描繪的諸葛瑾幾次率兵作戰的情況均于史有載,但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果,小說中提及的南郡阻擊戰中,曹魏的曹真、夏侯尚“被陸遜伏兵于内,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夾攻,是以大敗”,曆史上并非如此。實際上諸葛瑾這一路人馬沒有任何實質性戰果,隻是“以全師保境為功”,《三國志諸葛瑾傳》裴松之注引《吳錄》曾指出諸葛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說明諸葛瑾的軍事指揮能力一般。而在嘉禾三年(234年)孫吳北征襄陽的戰役中(小說中為配合蜀漢六出祁山共擊曹魏),諸葛瑾更是因為給朝廷呈送奏疏的韓扁被魏軍俘獲而慌了手腳,急急忙忙向陸遜告急請求撤退。結果在陸遜的鎮定指揮下,吳軍才得以安然撤回。此戰完全是陸遜在主導吳軍,諸葛瑾隻是承擔了在船隊坐鎮的職責。

東吳之虎諸葛瑾:光芒不及其弟諸葛亮,雄主孫權和他有生死之交?

曆史上的諸葛瑾雖然在擔任使臣上沒有像小說中描述的那樣狼狽,但在建言獻策、軍事統帥等方面的能力确實不突出,甚至給人以平凡的印象。但是曆史上孫權對諸葛瑾一直頗為信任,在夷陵之戰時有人對諸葛瑾的忠誠表示懷疑,而孫權卻說:“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且諸葛瑾在東吳的仕途似乎也是一帆風順,在孫權稱帝後,其被封為大将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究竟諸葛瑾身上有何閃光之處,讓“性多嫌忌”的孫權始終保持高度的信任?

在筆者看來,是因為諸葛瑾很有處世智慧。

東吳之虎諸葛瑾:光芒不及其弟諸葛亮,雄主孫權和他有生死之交?

以下是三則例子:

一、吳郡太守朱治,其曾經舉薦過孫權,孫權平日對朱治很敬重,對他即使有所不滿也難以親自責備,于是内心的怨忿無法排解。諸葛瑾看出了這一點,但不公開說出來,而是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責問朱治,于是就在孫權面前寫信,廣泛地闡明事物的常理,借題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測分析孫權的内心活動。寫完後,将信呈交孫權,孫權看後很高興。

二、孫權曾經苛責校尉殷模,要定很大的罪名,很多人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者反複論争,隻有諸葛瑾默不作聲。孫權問:“子瑜怎麼不說話?”諸葛瑾離開座席說:“我與殷模等人因遭受州中大亂,目睹生靈塗炭,繼而離棄祖墳,攜老帶幼、披荊斬棘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在流亡的人中,蒙受養育生長之福,卻不能互相督責砥砺,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緻使殷模辜負您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惡之中。現在我認罪尚來不及,确實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傷感,于是說:“我特為您而赦免他。”

東吳之虎諸葛瑾:光芒不及其弟諸葛亮,雄主孫權和他有生死之交?

三、東吳虞翻因狂直而被流放,隻有諸葛瑾多次為其說情。以緻虞翻在給其親人寫信時說到:“諸葛瑾敦厚仁慈,效法上天育活生靈,承蒙他仗義執言,為我保全名分。可是我的罪孽深重,受到的忌恨很深,即使有像祁奚之類的人相救,而自己卻無羊舌氏那樣的德行,獲得赦免是很難有希望了。”以上三則曆史事例,小說中均未收錄,但可以看出諸葛瑾勸谏的藝術,史載,諸葛瑾和孫權交談或勸谏,從不言辭激烈,隻是略微顯示态度神色,大體講明意見要義,如果見孫權有不接受的苗頭,就暫時放下而去談其他事情,慢慢地再藉由其他事來引起先前的話題,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這樣設身處地的柔性勸谏,确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加之諸葛瑾為人謹慎,善于處理同僚關系,尤其是在得到孫權高度信任後還能藉此夠積極地幫助同僚化解危難,是以也收獲了不少人望。此外,諸葛瑾雖然是孫吳陣營中流亡北士的代表人物,但卻近乎能達到無黨的境界,孫吳後期逐漸完成了江東本土化,文武要員都由江東大族擔任,最終能任顯職,不僅與張承、步骘、嚴畯等一幹昔日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的流亡北士相處友善,同時也得到了江東士族的認可。這樣看來,諸葛瑾的不愠不火反倒是他獨特長處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