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焉病逝後,這兩人輔佐劉璋即位,卻都選擇了背叛

作者:情懷曆史

劉焉(?-194年),字君郎(《華陽國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縣(今湖北省天門市)人。劉焉是東漢末年割據益州的諸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興平元年(194年),劉焉在朝廷的長子、左中郎将劉範與次子、治書侍禦史劉誕、征西将軍馬騰策劃進攻長安,但密謀敗露,逃往槐裡。劉範不久被殺,劉誕亦被抓獲處死。議郎龐羲送劉焉的孫輩入蜀免受牽連。

劉焉病逝後,這兩人輔佐劉璋即位,卻都選擇了背叛

此時,綿竹發生大火,劉焉的城府被焚燒,所造車乘也被燒得一幹二淨,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劉焉不得已遷州治到成都。因為傷心死去的兩個兒子,又擔憂災禍,不久之後,劉焉便發背瘡而死。在劉焉病逝後,趙韪和龐羲這兩位大臣,共同輔佐劉璋即位。不過,劉璋即位後,趙韪和龐羲卻都選擇了背叛。

一、趙韪

東漢末年,内亂不斷,劉焉于是上奏漢靈帝,建議将刺史改為州牧,并讓州牧執掌兵馬,進而平定的叛亂。在此基礎上,劉焉來到了益州,擔任了益州牧這一官職。至于原本在朝廷擔任官職的趙韪,則選擇追随劉焉。當然,這也是因為趙韪本來就是益州人士,對益州的情況相對較量。

劉焉病逝後,這兩人輔佐劉璋即位,卻都選擇了背叛

在劉焉平定益州後,趙韪成為他的左膀右臂。等到公元194年,劉焉病逝後,趙韪等人認為劉焉之子劉璋性格寬厚,是以推舉他擔任益州牧。劉璋即位後,就發生沈彌、婁發、甘甯等人的叛亂。叛亂失敗後,叛軍紛紛東入荊州避亂。為了防備東邊的荊州牧劉表,劉璋冊封趙韪為征東中郎将,駐紮在益州和荊州的交界地區。

到了公元200年,趙韪先是收買荊州的官吏,解除了外部壓力。在此背景下,趙韪聯合益州的本地士族,正式起兵反抗劉璋。當然,因為劉璋還擁有劉焉留下的東州兵,這導緻趙韪精心策劃的叛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公元201年前後,趙韪先是逃到了荊州,然後遭到了部下龐樂、李異的反攻,兵敗身死。對此,在筆者看來,不管是劉焉時期,還是劉璋時期,益州本地士族都是蠢蠢欲動的。是以,劉璋不僅依賴于東州兵,還在公元211年邀請劉備進入益州,這顯然有平衡益州本地士族的考慮。

劉焉病逝後,這兩人輔佐劉璋即位,卻都選擇了背叛

二、龐羲

龐羲,生卒年不詳,司隸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漢靈帝時擔任議郎。公元194年,劉焉的長子劉範和次子劉誕,都在長安的内亂中丢掉了性命。對此,龐羲花錢營救劉焉的孫子,并帶着他們來到了益州。是以,龐羲自然獲得了劉焉的信任,并獲得了執掌東州兵的機會。進一步來說,在劉焉病逝後,龐羲是東州派的代表,而趙韪則是益州派的代表。正是因為他們的支援,劉璋才能順利執掌益州。

劉焉病逝後,這兩人輔佐劉璋即位,卻都選擇了背叛

劉璋在位時,龐羲擔任巴西郡的太守,是益州防禦漢中張魯的屏障。龐羲與劉璋為姻親關系,其女龐氏嫁予劉璋長子劉循為妻。但是,龐羲因為居功自傲,私自招募士兵,是以受到了劉璋的懷疑。對此,龐羲曾打算背叛劉璋,自立為諸侯,卻被程畿所阻止。

公元211年,在劉璋的邀請下,劉備率領大軍進入益州。一年後,劉備和劉璋決裂,這促使益州之戰正式爆發。對此,龐羲正式背叛了劉璋,并歸降了劉備。公元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後,将龐羲冊封為左将軍府司馬。劉備将劉璋遷移到荊州的時候,龐羲請求将劉璋的兒子劉循留在益州,也即劉循還是龐羲的女婿。

劉焉病逝後,這兩人輔佐劉璋即位,卻都選擇了背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擊退了曹操,奪取了漢中之地,這堪稱劉備集團的巅峰。彼時,龐羲和馬超等人一樣,成為漢中王勸進表的11位領銜人物之一,亦是輔佐劉備登位漢中王的功臣之一。不過,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後,就沒有龐羲的相關記載了。對此,在筆者看來,龐羲應該是在公元219年到公元221年之間病逝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