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動物都有衆多不同種類,如猩猩科就有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等物種,而現代人類雖然有膚色之分,但都是同種人類,沒有生殖隔離。實際上,在人類進化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弗洛勒斯人、智人等多種人類,但最終隻有我們智人種成為人類物種演化的幸存者。

從最右邊的南方古猿到最左邊的現代人類,地球上曾經存在過多種人類
衆所周知,可遺傳變異是物種演化的内在基礎,然而事實證明大多數可遺傳變異都是有害的,由于任何一種存在的生物往往與周邊生存環境有高度的适應性,如果發生基因突變,就有可能破壞這種适應關系,如人類絕大多數的遺傳病,就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是以不能将物種之間随機性的“演化”簡單了解為從低級到進階的“進化”。因地理隔絕導緻的演化是随機的,而因種内鬥争導緻的進化則是由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是達爾文進化論學說的中心概念,而生存鬥争又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内容,包括(1)生物與自然界之間的鬥争;(2)種間鬥争;(3)種内鬥争,這三個方面。在進化問題上達爾文最重視的是其中的第三條、即種内鬥争。種内鬥争是指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由于争奪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條件而發生的鬥争。動物之間來自種内的鬥争往往要比種外的鬥争更殘酷激烈,因為生活要求相同的同種個體之間有着更多的競争關系,正好比同行業、同類商品的競争一樣,達爾文認為,正是種内鬥争與生物的變異組合起來産生适者生存進而造成種的變化。
南方古猿、能人就是在種内鬥争中被直立人所淘汰掉的古人類,直立人和其他人類動物生存方式相同,晚期猿人直立人的興起必定導緻早期猿人南方古猿和能人生存空間受到壓迫,是以到約 100 萬年前,能找到的南方古猿和能人的蹤迹隻剩下遺骸了。而正如能人和南方古猿被直立人所淘汰一樣,直立人最終也難以逃脫被新品種的智人所替代的命運。
海德堡人
“智人”的全稱是“智慧的人”,從名稱就可知道智人比直立人擁有更高的智慧,這是人類進化的最後一個階段,現存的人類都屬于智人種。海德堡人被認為是智人的祖先,他們在大約 70 萬年前從非洲直立人——匠人演化而來,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歐洲;與同時期的北京猿人相比,海德堡人已經基本退去體毛,他們的大腦容量達 1100 ~ 1400 毫升,遠高于直立人(900 ~ 1200 毫升),更高的智慧讓他們能夠制作更先進的工具。海德堡人成功為工具安裝木柄,制成人類最早的長柄工具——矛。已知最早的矛出土于 50 萬年前的南非,是由木柄和鋒利石刃組成的原始武器。矛除了加長攻擊距離外,還可以投射,有利于獵殺獵物,是人類工具的巨大進步。
在距今 70 ~ 55 萬年前,非洲海德堡人分化為南北兩支,南支的海德堡人留在非洲演化出羅德西亞人等新種;北支的海德堡人則再度走出非洲,并分化為東、西兩支,其中的東支後來抵達中亞與遠東地區,演化成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因在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脈的丹尼索瓦洞發現得名,在中國發現的早期智人如陝西大荔人、遼甯金牛山人、廣東馬壩人、山西丁村人和許家窯人、體質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間,但更多的特征與早期智人相同,是以有學者認為他們可能是丹尼索瓦人等早期智人與中國境内的直立人混血的産物;而據中科院地球環境所敖紅課題組研究發現山西許家窯人和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具有相似的牙齒特征,他們由此推斷許家窯人可能就是生活在中國境内的早期丹尼索瓦人。
由于化石稀少且不完整,目前對早期智人與亞洲直立人有無混血尚無定論,更糟糕的是由于10~5萬年前全球氣候進入第四紀冰川期,使得這一時期,除非洲等熱帶地區以外,包括中國大陸在内的其他地區的絕大多數生物都難以存活,史稱“冰河時代物種大滅絕”,中國境内古人類的數量也是以劇減,乃至在古人類和現代人之間出現化石斷層,目前在中國境内尚未發現10~5萬年間的人類化石,其中所有屬于古人類的化石都有10萬年以上的曆史,年代距離最接近的是在河南省許昌市發現的距今約12.5~10.5萬年的“許昌人”頭蓋骨,而現代人類的化石大都不到4萬年(大多數在3~1萬年間),當然目前仍不能完全排除有少量中國本土的古人類在第四紀冰川期幸存下來的可能性,因為由海德堡人的西支演化而來的歐洲尼安德特人就并未因冰河時代的嚴寒而滅亡。
居住在洞穴中的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因發現于歐洲德國尼安德特河谷而得名,由于他們的化石多發現于亞歐大陸山脈和谷底的洞穴中,是以又叫穴居人。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智人(古人)的典型代表,他們的遺迹遍布整個歐洲和西亞。他們所創造出的莫斯特文化是舊石器中期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其特征是使用修理石核技術,修理後的石核打下的石片不需加工就可當作工具使用,大大提高了石器制作效率,這标志着舊石器中期階段的開始。尼安德特人已經會說話,他們懂得使用粗制的骨針縫制衣服以禦寒,用動物骨牙串成垂飾,用赤鐵礦和氧化錳染色創造藝術品,用水晶制造奢侈品,還是最早懂得埋葬死者的人。在尼安德特人居住的洞穴與棚屋内還發現有人工取火的痕迹,從利用自然火儲存火種,到學會人工取火是人類智慧的一大飛躍,要知道直到今天,非洲的俾格米人、印度的安達曼人仍然不會人工取火。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平均在 1250 ~ 1750 毫升,甚至比現代人腦容量(1300 ~ 1600 毫升)還大,不過這并不意味着他們比現代人更聰明,因為他們腦容量主要展現在視覺領域,而不是和智能領域相關的腦前額葉部分。
作為冰河時期人類品種中的完美适應者,尼安德特人的曆史幾乎貫穿了整個冰河時期,然而作為早期智人(古人)的尼安德特人雖然能戰勝嚴寒,但卻逃不過種内鬥争失敗而遭淘汰的命運。随着來自非洲的晚期智人(新人)進入亞歐大陸,尼安德特人的遺址開始迅速銳減,直到完全消失。
晚期智人由留在非洲的早期智人演化而成,其體質已經和現代人基本沒有差別,目前已知世界上年代最為久遠的晚期智人遺存是在東非埃塞俄比亞南部奧莫河谷發現的距今約 20 萬年的人類化石。晚期智人創造了舊石器晚期文化,開始的标志是東非遺址出土的标準石器和第一件儲存完好的首飾(鴕鳥蛋殼做的珠子項鍊)。從能人出現開始制造最早的石器工具開始,人類進入了舊石器時代,在早期長達 200 多萬年的時間裡,人類工具改進是十分緩慢的,工具改進是伴随人類體質進化發生的,由于早期工具的落後,導緻狩獵能力有限,人類依然以采集為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到了晚期智人階段,人類智商有了新的飛躍,從此人類技術不再和體質挂鈎,人類曆史由此進入全新階段。這時期人們懂得用易于成形的骨頭制作魚鈎、骨針等骨器,用猛犸象的長牙和肋骨搭成屋架,然後蓋上猛犸皮建成猛犸象小屋。石器制作技術有了新的發展,用第二次加工制成石葉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柄的複合工具和武器大量出現,磨制石器的方法也在這時出現,此外還出現了魚叉、标槍、梭镖投擲器、投矛器、弓箭等新工具,以及用來結網、做釣魚線的繩子,狗也被人類馴化用來狩獵。随着狩獵工具的改進,人類不但能捕捉小動物,還能組織起大規模的狩獵團體,捕殺猛犸、犀牛、野牛、野豬等肉多而危險的動物,狩獵時代到來了。
被人類滅亡的史前巨獸劍齒虎
現代的科學研究認為,擅長狩獵的現代人類是冰河時代末期全球性物種大滅絕的重要原因,誠然氣候的突變導緻了冰河時代初期大量物種的滅絕,但能存活到冰河時代末期的生物大多已經能夠适應嚴寒的氣候,它們的滅絕是由于人類過度狩獵造成的。一方面是直接被人類獵殺,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食物被人類所獵殺,比如史前最大的貓科性動物劍齒虎就是這麼滅絕的。人類的近親尼安德特人也是以遭遇滅頂之災,在約4萬年前,一支現代人類進入尼安德特人的大學營歐洲,他們就是在法國的克羅馬農山洞發現的歐洲最早的現代智人——克羅馬農人。克羅馬農人的化石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完整的晚期智人(新人)化石,是以晚期智人也常被統稱為克羅馬農人,而歐洲正是晚期智人遺址最豐富的地方。從歐洲克羅馬農人的遺骨可以看出,這群進入歐洲的新人高大魁梧,體格強壯,男性平均身高達 1.8 米以上,以狩獵為主要食物來源,他們進入歐洲後自東而西地橫掃尼安德特人,終至其徹底滅絕。
克羅馬農人在滅絕尼安德特人時是否與之發生混血,一直是人類學研究的熱門議題,尼安德特人是現代人類在進化學上最近的親族,與現代人的祖先分化的時間不超過50萬年,是以兩者之間應該不存在生殖隔離。2010年5月7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學》雜志公布了包括尼安德特人約60%基因組的序列圖,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科學家斯萬特·帕博上司的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同現代人基因組進行比較後發現,除非洲人外的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擁有1% -4%的共同基因,這表明,現代人的祖先或許曾與尼安德特人在小範圍内發生過混血。2012年,科學家們又對生活在中亞與遠東地區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其結果表明部分現代人基因組中有多至5%來自丹尼索瓦人。由此可知,雖然從物種上看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早期智人已經滅絕,但是他們的血脈仍然得以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