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我也體會到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應當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中,在争取科學達到先進國際水準的鬥争中,能夠多受黨的培養而發揮更大的力量。
——摘自楊鐘健1956年3月《入黨志願書》

舉世聞名的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裡
有一位中國科學家的照片
與國際科學巨匠達爾文、歐文并列在一起
供世人瞻仰
他就是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創始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鐘健
1936年楊鐘健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婁公樓新生代研究室研究榮縣娥眉龍肱骨化石。
青年時代
他就充滿了愛國熱忱
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
曾發起組織了旅京陝西學生聯合會
在報刊上發表多篇揭發軍閥暴政的文章
1927年6月1日于瑞典烏普沙拉。
“五四”運動時
他參加了
火燒趙家樓曹汝霖住宅
和痛打章宗祥的鬥争
1921年
他當選為少年中國學會執行部主任
給當時在湖南的毛澤東寫信
請其補填加入少年中國學會的志願書
毛澤東很快回信
年輕時
他許下“學術救國”的心願
1928年
從外國留學歸來
他主持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掘工作
1934年5月在周口店辦事處的院子裡(右二為楊鐘健)。
他一生的科研領域
幾乎涵蓋了從魚到人的
全部古脊椎動物學領域
重點是對中國古哺乳動物
和古爬行動物
及中、新生代地層的研究
他野外考察50多年
足迹遍及全國各個省區
以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的許多國家
傑出的科學成就
使他在國内外享有盛譽
成為我國古生物學領域裡的一座豐碑
1963年楊鐘健(右)與學生劉東生在北京齋堂地質考察。
他一生寫下兩千餘首詩詞
不以發表為目的
隻把詩詞作為
表達自己感受與激情的一種方式
“大丈夫隻能向前”
他的這句詩
成了其一生最好的寫照
1958年,郭沫若、竺可桢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視察(左二為楊鐘健)。
他是
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檔均由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