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被鬣狗滅絕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薩蘇】(sasutime)

▲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1927年,裴文中先生在房山周口店發現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一時震動世界。北京猿人同時具有人類與古猿類的特征,全世界生物學家都為找到了人與猿之間丢失的缺環而歡欣鼓舞。
▲ 推想圖——高興得現了原形的達爾文
北京猿人的發現,證明至少在五十萬年前,北京地區已有直立人的存在,他們已經具備人類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征,而且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
然而,近些年來最頂級的人類學家卻提出了一個理論——北京猿人,乃至更早發現的爪哇猿人等,雖然屬于直立人,卻不是今天中國人的祖先,他們在風華一時之後便先後退出了曆史的舞台,真正的現代人有一個共同的祖宗——大家都和七八萬年前非洲一位叫做“夏娃”的老祖母有着血緣關系,可以推斷是這位老祖母的部族走出非洲,并逐漸擴散到各個大陸,形成了今天各大洲的人類。
科學家如此斷言,是有dna證據說明問題的。
這個令人瞠目的結論可信嗎?北京猿人難道并不是中國人的直系祖先?從周口店遺址的發掘工作來看,還真有這種可能——北京猿人很可能滅絕于鬣狗。
原來,在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北京猿人的洞穴中,不僅發現有猿人的化石,而且發現了大量其他動物的化石,比如腫骨鹿和葛氏斑鹿,還有若幹鳥類。這些動物化石往往帶有火烤的痕迹,被認為是北京猿人将其作為食物的證明。
▲ 腫骨鹿鹿角化石,它很可能因為這樣累贅的大角動轉不靈,淪為北京猿人的食物,令人驚奇的是,這麼大的角,腫骨鹿居然是一年之内便可以長出來,當年脫落,第二年再長!
然而,也有一類動物的化石與此不同,那就是鬣狗。在北京猿人曾經居住的洞穴裡,發現了大量鬣狗的化石。有意思的是,同時還發現大量鬣狗糞的化石。
古代猿人不具備馴養鬣狗的能力(今天非動物園飼養員也不具備),這表明鬣狗曾經長期生活在猿人洞中,是這裡的主人。更令人感到恐懼的是,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和四肢骨化石上,不乏鬣狗啃咬的痕迹,說明至少有一部分猿人曾被鬣狗當做獵物吃掉。所有頭蓋骨化石都沒有面部骨骼,推測便是鬣狗所為,隻是屬于生前所傷還是死後被吃不能判斷。
鬣狗
鬣狗,又被稱為“海乙那”,是一種兇猛的肉食動物,經常和獅子争奪獵物,在非洲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有意思的是,鬣狗盡管名字叫做“狗”,實際上卻是貓科動物。
今天中國已經沒有鬣狗了,但北京猿人生活的時代,華北地區卻有一種巨大的鬣狗存在,這就是史前碩鬣狗。它們比今天的鬣狗個頭更大,身長将近兩米,體重推測超過一百公斤,咬合力極大——周口店龍骨山出土的鬣狗化石超過兩千頭,十分繁盛。
▲ 學者russell l. ciochon 和 noel t. boaz所繪碩鬣狗啃食北京猿人頭蓋骨複原圖
既然如此,會不會是北京猿人在生存競争中敗給了鬣狗,是以洞穴被鬣狗占據,自己也是以走上了絕滅的道路呢?
雖然聽來仿佛頗有道理,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這是因為在北京猿人遺址的發掘中,科學家将不同沉積層進行了編号,号數越大,表明越深,也意味着年代越久遠。他們很快發現,北京猿人與鬣狗占據洞穴的時間是交錯的。
例如,第十三層也就是大約七十萬年前的沉積層中發現大量鬣狗糞,沒有人類相關化石;第十一層,大約五十萬年的沉積層中有鬣狗化石和鬣狗糞化石,也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他們很可能是被鬣狗拖進洞穴吃掉的,而第八到第十層出現大量人類遺存和用火痕迹,然而也有鬣狗糞化石,推測是人類和鬣狗反複争奪洞穴時代留下的痕迹——同時,發現人類食用的動物骨骼上往往有鬣狗的牙齒印,可以懷疑北京猿人此時對鬣狗有利用關系,可能在鬣狗捕獲食物後,利用集體的力量或工具将其趕走,奪取食物。他們和鬣狗争搶洞穴,互有勝負。此後第五六層又有厚厚的鬣狗糞,推測古人類可能暫時放棄了這個洞穴,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了。
然而,2015年的搶救性發掘表明,在第四沉積層很少有鬣狗的蹤影,而有人類确鑿的用火痕迹(類似火塘的遺址),似乎表明人類又傳回了“老家”,并把鬣狗趕了出去——這時候的人類似乎已經掌握了較好的用火技巧,不在單純依賴天然火,有了守住洞穴的資本。
這種争奪可能具有是普遍性的,失去洞穴的碩鬣狗在中國大陸最後掙紮到約一萬年前,終于消失了。
長期的競争對手滅亡,對北京人來說可能是件好事,但也可能由于鬣狗的消失而難以搶奪到足夠的獵物。那樣,也有導緻北京人滅亡的危險。
今天在北京電視台《青年探秘者》節目談北京猿人,遇到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的李昱龍博士,談到這個問題,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猿人可能并沒有滅亡,他們的基因一直存在于今天我們的身上。
▲ 筆者,主持人羅旭和李博士
李博士講,當代的古生物學家對“夏娃”老奶奶的故事還是存疑的,北京人就是一個好的例證。事實上北京人也是出自非洲,是古猿向亞洲等地遷徙後留下的後代,這一點并無疑問。
但堅信“夏娃”老奶奶故事的科學家認為人類還有第二次,也就是七八萬年前,已經發展成現代人的非洲人類再次向世界各地遷徙的過程,他們成為今天世界各大洲人類的祖先。除了他們以外,北京人、元謀人、爪哇人等第一次遷徙後定居個大陸的人科動物則要麼此前已經滅絕,要麼被他們滅絕。
然而,這個觀點現在被認為還是不夠權威的。比如北京猿人的骨骼特征與今天中國人(蒙古人種)的鏟形門齒和枕骨特征非常吻合,很難讓人相信是巧合。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新智院士等認為即便“夏娃”老奶奶與世界各地的人類存在基因的聯系,也應該是與包括北京人後代的當地人融合後共同繁衍後代,才獲得了今天各地不同的人類,化石和dna在确定人類繁衍路線上有着同樣的重要性。這個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我是比較認同李博士看法的,否則很難想想七八萬年間人類可以發展出如此多樣的品種來。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應該慶幸,在北京猿人與鬣狗之間的戰争中,人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