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揚州的幹絲

作者:李韬的一期一會
揚州的幹絲

淮揚好,幹絲似個長

我爸媽退休後,一直想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養老,後來舉家搬遷。從山西搬到大理,一切都很合心意,就連老陳醋超市裡都有很多山西的牌子。唯一沒有的,是山西的豆腐幹和北方的幹黃醬。曾經一年從北京回大理一次的我,帶的主要的物品就是六必居的幹黃醬,這個問題後來基本解決。可是豆腐幹确實不好帶,時間一長,其實也就半天時間,豆制品就很容易腐壞變質了。父母總是說豆腐幹的問題,我才終于正視原來“豆腐幹”确實是個“問題”。

揚州的幹絲

等對豆腐幹上心之後,我才知道豆腐幹确實也有很多種。一般廠家喜歡從工藝上來分類:鹵豆腐幹、炸豆腐幹、熏豆腐幹、蒸豆腐幹、炒豆腐幹。鹵豆腐幹最常見,豆腐幹的入味依靠鹵水鹵制;炸豆腐幹比較少,但是也很好吃,因為豆制品還是很“吃油”的,有的地方做的豆腐幹叫“油絲”,就是炸豆腐幹;熏豆腐幹,一般生活裡就叫“熏幹”,使用煙熏工藝把豆腐幹加工成帶有熏香味的産品;蒸豆腐幹是用蒸煮的工藝入味,最常見的是素雞;炒豆腐幹是通過豆腐幹的炒制,達到複合味道的感覺,比如很有名的齋菜“甜辣乾”或者素火腿。但是現在在超市裡豆腐幹的加工工藝都比較複合,多種工藝結合制成一些素魚香肉絲、素鴨子、素牛肉等,倒也比較适宜快節奏的生活。

揚州的幹絲

問題是,還真沒有以前的豆腐幹好吃。雖然那種豆腐幹都很樸素,可是正因為樸素才有豆腐幹真正的美。山西太原最最傳統的豆腐幹是黑而硬的,醬油和五香粉鹵的,大理的豆腐幹都是白幹,而質地卻又不夠緊密,吃起來韻味不足。我是偏愛五香豆腐幹的,味道比較濃郁。然而,白幹也不是不好,關鍵是看怎麼做,白幹制成幹絲,或煮或燙,都是我大愛的美味。

幹絲菜品做得好的是南京和揚州,都是我喜歡的城市。幹絲菜品的做法主要有兩種,一個是燙,一個是煮。最出名的是煮幹絲,其中最經典的是雞火煮幹絲。這個“雞”是指雞肉和雞湯,“火”是指火腿。雞火煮幹絲是以清代的九絲湯和燙幹絲發展而成的。“九絲湯”中的“九絲”是豆腐幹絲、口蘑絲、銀魚絲、玉筍絲、紫菜絲、蛋皮絲、生雞絲、火腿絲、雞肉絲,加雞湯、肉骨頭湯煎煮,美味盡入幹絲。後來因原料繁雜,因陋就簡,就多用豆腐幹絲、雞肉絲與火腿絲來作原料,又借鑒燙幹絲的做法,反複的汆燙,将幹絲中的豆腥味盡除。做好的雞火煮幹絲,幹絲潔白,湯汁金黃,味鮮綿軟,鮮美之氣濃郁。

揚州的幹絲

但要說到原汁原味,不像雞火煮幹絲那樣輔料光環太過耀眼,而是純粹以幹絲為主角的,是“燙幹絲”。我在揚州,最喜吃的餐廳是揚州老三春中的“共和春”。富春茶社人滿為患,已經成為不可承受之重,故而菜品一塌糊塗;冶春茶社同樣如此,很難精細。共和春最土,現在已變成中式快餐店,但最好的一點是人雖多菜品種類不多,好控制,而且顧客以本地人為主,我倒覺得飯菜可口,透着人情味。共和春的燙幹絲是明檔操作,能看見大姐把幹絲反複汆燙,放進盤子裡攪成一個塔狀,然後加上醬油、香菜等調味,簡單極了,卻又如行雲流水般勾起期待。一嘗,果然不負衆望,幹絲的味道很正,被醬油襯托得很好,然後又能慢慢分辨出蝦米的香,和幹絲微微的腥配合的嚴絲合縫,最後壓着這個味道的是姜絲的辛香和芫荽的異香,在細緻中顯出明豔的潑辣。

揚州的幹絲

吃完燙幹絲,信步走到我最喜歡的揚州園林——個園中,看着竹影婆娑,心中的美好情愫澎湃的升起,綿長不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