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暮餘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

作者:挖媒

推薦一部短小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動畫作品《赤色挽歌》,是日本動漫家林靜一先生70年代的作品。盡管時代已過去幾十年,但日本上世紀中下旬的一批動漫家,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和娴熟的繪畫功底,勾勒出昭和時代的人們生活狀态和時代背景,于今看來,這些作品依然有一定的感染力。林靜一先生1945年出生在中國的東北,17歲時加入了日本東映動畫,參與了一系列動畫和漫畫的創作。幾十年間經他出手的數十部優秀漫畫及動畫作品,曾屢次獲得國際大獎。

日暮餘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

《赤色挽歌》是作者自傳式的漫畫作品剪輯改編而來,從片名上看,很難将這個貌似宏大的名字與故事本身聯系起來。但作者蘊含在其中的内涵隻有細細品味才能管窺一斑,每看一遍總有言之未盡的地方。

故事講述了兩個男女青年在城市相遇相戀最後迫于現實不得不分手的故事。短片僅僅20幾分鐘,沒有浮誇的對白,從頭至尾以紙片式的情景切換,配以逼真的音效和朗朗上口的插曲,在沉靜滄桑的旁白聲中,作者把自己青年時期的一段戀情展現給觀衆,高超的分鏡和叙事技巧讓人情不自禁地被代入到故事情節之中。

日暮餘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

50年代的日本對動畫家的職業是陌生和不了解的,無數的動漫人在艱苦的環境中勤耕不綴,以微薄的收入堅持着心中的夢想。片中屢屢出現城市在日暮下的剪影,鳥兒和飛機在天空中緩緩飛過,緩慢的節奏與這個浮躁的城市形成鮮明的對比。

女主人公幸子在家裡催婚壓力下離家出走,和沒有工作的漫畫人一郎生活在一起。和多數小夫妻一樣,在城市打拼的二人享受着簡單幸福的二人世界。然而,這種幸福往往被各種意外所打擊。幸子向妥協了的家人告知了自己有了戀人後,被一種不安定的惆怅壓上心頭,見到不聞不問埋頭畫畫的一郎,心裡的負擔最終在一郎的表白中悄然消失。

漫畫家的生活單調而艱難。沒有收入來源,不斷收到退稿,生活的壓力讓一郎一氣之下說出了分手的話。導演沒有用慣用的人物表情來刻畫幸子的反應,而是恰如其分地用摔鍋砸碗聲和雷雨交加的場景傳遞了幸子的彷徨和憤怒。盡管吵吵鬧鬧,兩人的感情卻在升溫,直至收到一郎父親去世的消息,讓一對無根的戀人再次陷入風雨之中。

在道德責任的壓力下,一郎陷入了抉擇困境。是工作,還是回家,一個決定讓一郎開始痛苦地思考兩人的關系,并做出分手的準備。瑣事變成難以忍受的裂痕,兩人在彼此的傷害中漸行漸遠。

短片為數不多的背景是日暮下城市的剪影,給孤零零的兩人增添了一份寂寥。一郎再次提出分手,風扇的背景用了鮮豔的紅色,隐示了一郎激烈掙紮的内心世界。同時,導演借一郎在天橋上對着城市的擁堵以手指射擊的場景,表達出對城市的厭惡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屢見亮點。一郎提出分手後,幸子把一郎的手稿扔的滿屋都是,這個堅強的小姑娘沒有哭鬧,而是平靜地說,我還以為你是不會說分手的人呢!

在人性的挖掘和電影表現手法上,作者也顯示出富有想象力的天才技巧。分離的痛苦一方面讓一郎充滿沖突的期待和忍受對幸子的思念,一方面又在見面時不得不狠心拒絕。兩人無法逃離分手的結局,幸子以手當槍擊倒了一郎,割斷了兩人最後的牽絆。

短片中精彩之處還在于,盡管好幾個點都可以随時結尾,一郎濃濃的失落情緒已在觀衆的心中層層蕩漾開來,但導演卻偏偏不以悲劇終結,意外地交代給觀衆一個情在理中的人性表現。痛苦的一郎回到小屋因傷心過度嘔吐後,仍然咬着牙起身清理着被褥,告訴自己和觀衆,明天還要繼續,是的,昨天也是這麼想的。

沒有轟轟烈烈的激情和鬥争,這僅僅是一首漸漸消逝的愛情挽歌,多少戀人在城市中憧憬着夢想,在艱難中品味着幸福,最後在現實中終結了夢想。無論人歸向何方,路還在繼續,正如那首輕柔而詩意的歌中所唱:

日日笙歌 走馬燈般打眼前過

落櫻吹雪 惹情也動

沒有罩的燈泡 照着我們的舞會

把愛說出口 又能怎樣

誰也答不出 幸福的真實……

日暮餘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