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暮余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

作者:挖媒

推荐一部短小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作品《赤色挽歌》,是日本动漫家林静一先生70年代的作品。尽管时代已过去几十年,但日本上世纪中下旬的一批动漫家,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娴熟的绘画功底,勾勒出昭和时代的人们生活状态和时代背景,于今看来,这些作品依然有一定的感染力。林静一先生1945年出生在中国的东北,17岁时加入了日本东映动画,参与了一系列动画和漫画的创作。几十年间经他出手的数十部优秀漫画及动画作品,曾屡次获得国际大奖。

日暮余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

《赤色挽歌》是作者自传式的漫画作品剪辑改编而来,从片名上看,很难将这个貌似宏大的名字与故事本身联系起来。但作者蕴含在其中的内涵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管窥一斑,每看一遍总有言之未尽的地方。

故事讲述了两个男女青年在城市相遇相恋最后迫于现实不得不分手的故事。短片仅仅20几分钟,没有浮夸的对白,从头至尾以纸片式的情景切换,配以逼真的音效和朗朗上口的插曲,在沉静沧桑的旁白声中,作者把自己青年时期的一段恋情展现给观众,高超的分镜和叙事技巧让人情不自禁地被代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日暮余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

50年代的日本对动画家的职业是陌生和不理解的,无数的动漫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勤耕不缀,以微薄的收入坚持着心中的梦想。片中屡屡出现城市在日暮下的剪影,鸟儿和飞机在天空中缓缓飞过,缓慢的节奏与这个浮躁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女主人公幸子在家里催婚压力下离家出走,和没有工作的漫画人一郎生活在一起。和多数小夫妻一样,在城市打拼的二人享受着简单幸福的二人世界。然而,这种幸福往往被各种意外所打击。幸子向妥协了的家人告知了自己有了恋人后,被一种不安定的惆怅压上心头,见到不闻不问埋头画画的一郎,心里的负担最终在一郎的表白中悄然消失。

漫画家的生活单调而艰难。没有收入来源,不断收到退稿,生活的压力让一郎一气之下说出了分手的话。导演没有用惯用的人物表情来刻画幸子的反应,而是恰如其分地用摔锅砸碗声和雷雨交加的场景传递了幸子的彷徨和愤怒。尽管吵吵闹闹,两人的感情却在升温,直至收到一郎父亲去世的消息,让一对无根的恋人再次陷入风雨之中。

在道德责任的压力下,一郎陷入了抉择困境。是工作,还是回家,一个决定让一郎开始痛苦地思考两人的关系,并做出分手的准备。琐事变成难以忍受的裂痕,两人在彼此的伤害中渐行渐远。

短片为数不多的背景是日暮下城市的剪影,给孤零零的两人增添了一份寂寥。一郎再次提出分手,风扇的背景用了鲜艳的红色,隐示了一郎激烈挣扎的内心世界。同时,导演借一郎在天桥上对着城市的拥堵以手指射击的场景,表达出对城市的厌恶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片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屡见亮点。一郎提出分手后,幸子把一郎的手稿扔的满屋都是,这个坚强的小姑娘没有哭闹,而是平静地说,我还以为你是不会说分手的人呢!

在人性的挖掘和电影表现手法上,作者也显示出富有想象力的天才技巧。分离的痛苦一方面让一郎充满矛盾的期待和忍受对幸子的思念,一方面又在见面时不得不狠心拒绝。两人无法逃离分手的结局,幸子以手当枪击倒了一郎,割断了两人最后的牵绊。

短片中精彩之处还在于,尽管好几个点都可以随时结尾,一郎浓浓的失落情绪已在观众的心中层层荡漾开来,但导演却偏偏不以悲剧终结,意外地交代给观众一个情在理中的人性表现。痛苦的一郎回到小屋因伤心过度呕吐后,仍然咬着牙起身清理着被褥,告诉自己和观众,明天还要继续,是的,昨天也是这么想的。

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和斗争,这仅仅是一首渐渐消逝的爱情挽歌,多少恋人在城市中憧憬着梦想,在艰难中品味着幸福,最后在现实中终结了梦想。无论人归向何方,路还在继续,正如那首轻柔而诗意的歌中所唱:

日日笙歌 走马灯般打眼前过

落樱吹雪 惹情也动

没有罩的灯泡 照着我们的舞会

把爱说出口 又能怎样

谁也答不出 幸福的真实……

日暮余晖下的一首《赤色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