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影《天鹅挽歌》当科技、医学遇到死亡的问题,该如何选择?

作者:小馄饨的跑步与阅读
“科技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反之,那些人造生命体和人工智能却变得越来越真实完善,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危险。身患绝症的卡梅隆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不要让人造生命体来取代自己?”-《天鹅挽歌》
电影《天鹅挽歌》当科技、医学遇到死亡的问题,该如何选择?

“科技的边界”,“临终的关怀”,“失望与死亡”,“要不要再见,我的爱人”,如果是我写这部电影的标签,大概我会这么写。这样的词语搭配非常的互联网感,远远不如“天鹅挽歌”这四个字来的诗意和优美,隐隐约约中还笼罩着马赫沙拉·阿里演绎的一抹绝望。

当永生的边界,被我们创造的科技突破,这种人类2.0的状态真的是我们人类需要的吗?电影中闪现的“温馨与爱”记忆片段常常夹杂着这样的思考,唯美的画面一定会拖上一段生死的抉择。

电影《天鹅挽歌》当科技、医学遇到死亡的问题,该如何选择?

电影中的未来科技,好像能连接一切,这神奇的特效功能就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黑玉断续膏,哪怕是俞岱岩那样被金刚指打成粉末的碎骨,都能完美无缝接上。而这过程,也似破釜成舟一样,让人在绝境中迸发出无限潜能,完成置之死地而后生。

可这样的1.0先死,2.0后生真的是我们普通人期望的吗?电影《天鹅挽歌》中就把这样的两难问题用直接的画面,扔给了观众,让1.0和2.0在一个空间对话,好像在说:“你自己看,自己选。”

电影《天鹅挽歌》当科技、医学遇到死亡的问题,该如何选择?

看完电影,我是没法做出选择,只是在脑海里无限循环着一个问题“未来科技到底是什么?”

我一边感叹着科技的魔力,一边被动体验着科技对人的撕裂感,东链接一下,西链接一下,那个能汇通天下的互联网世界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如果科技无限长生,要那么多次循环永生,我们要用这样偷来的机会完成什么未完成的心愿呢?

假设,假设未来某一天我们的真实世界也能像游戏世界一样,无限循环优化,我们愿不愿意呢?鲁迅时代提出的奴隶性,会不会进化为机器奴隶性呢?这是不是詹姆斯·卡斯写的那本《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电影《天鹅挽歌》当科技、医学遇到死亡的问题,该如何选择?

很显然《天鹅挽歌》让我想清楚了科技除了能力加强,还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疾病,比如科技焦虑症。

当然如果按照这部电影的逻辑,我也是能看出心理咨询行业的利润区,如果幸运的话,或许还会出现一两位当代心理学大师,毕竟互联网、科技、算法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荣格都不懂的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