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二)|礼乐丰镐:青铜时代的赫赫宗周——沣水两京沣水两京青铜器

作者:西安博物院

走出史前社会的时空,我们跟随黄帝后商的支脉——周人,走入青铜时代,去感受礼仪之邦的风采。周人几经迁徒,在商代晚期逐步兴起于关中西部的周原,最终定鼎于沣河两岸,建立起强大的王朝,对华夏文明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周人的先祖弃自幼就好种五谷瓜蔬,成年后善于农耕稼穑,帝尧举其为农师,帝舜时被封于邰地,以后稷为号,因姬水为姓。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周”字即写作边界齐整的“田”,稷为五谷之首,常被视为农业的象征。“周人”与“后稷”的称呼显示出这个部族对农业的重视与擅长。

后稷死后,周人曾因夏后氏忽视农业,失去农师官职而一度流窜于戎狄之间,但从未舍弃本族的稼穑传统。在不到三代人的时间里,公刘率族人迁至豳地(今陕西彬州市、旬邑、长武境内),周人开垦农田、修整武备,逐渐强大了起来。到了第十三位先公古公亶父之时,已经发展成为商王朝西部边疆不可忽视的力量。

古公亶父之孙姬昌即位后,北伐猃狁、西攘诸夷,继续巩固周人的实力,引起了商王的警觉,曾一度被囚禁在殷都附近的羑里(yǒulǐ)。商人的蛮横与霸道激发了文王翦商的决心,他重视生产、广罗人才、扩充军备,攻灭了亲商的崇国,并先后讨伐了邢(今河南沁阳北)、 密(今甘肃灵台)、黎(即“耆”,今山西省长治县境)等国,征伐了蜀、巢、楚等地,为灭商事业奠定了基础。前11世纪周文王作邑于沣水西岸,命名新都为“丰京”,号称“西伯”。周武王即位后,继续文王的遗志,在沣水东岸营建了镐京,准备东进灭商。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二)|礼乐丰镐:青铜时代的赫赫宗周——沣水两京沣水两京青铜器

沣河

周人对自己的都城有一个新的称呼“京”,丰、镐两京自建立之后一直是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周幽王被犬戎所杀为止,共历经11代12王,大约275年的时间,史称西周(前1046-前771)。丰、镐两地近在咫尺,有舟楫桥梁之便,共同承担着首都的职责,因此总连称在一起。目前丰镐尚未发现城墙遗迹,应是依凭周边的河流与城壕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安全屏障。无独有偶,位于安阳的殷都也是洹河穿城而过,四周不设城墙,丰、镐的营建理念应或多或少受到了大邑商的影响。《淮南子·泰族训》上说“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可能它正是华夏民族在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胸怀九州、包容天下的真实体现。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二)|礼乐丰镐:青铜时代的赫赫宗周——沣水两京沣水两京青铜器

西周丰镐遗址平面示意图

考古发掘表明,丰京、镐京的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2014年的勘探和发掘,为重新认识与研究丰京遗址聚落布局的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考古工作者在丰京中部发现了横贯遗址的古河道,其东北约100米处还有一个当时开凿的人工水面——曹寨水面,这是我国最早使用园林水景美化首都的实例。从丰京遗址中先周文化遗存分布的情况来看,如果河道建于西周以前,周文王所建的丰京很可能就在郿邬岭以南、河道以北、灵沼河以东和沣河以西这一四面环水的区域。随着武王建都镐京和人口增加等原因,河道逐渐被废弃,丰京遗址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丰京东北部的客省庄、马王村一带高地,目前已发现十余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及附属的陶制排水设施,这可能是西周王室、贵族的宫殿、宗庙区。在沣西发现的车马坑则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同类遗存之一,只有高等级贵族才能享用,对研究当时的礼制、战争、冶金技术等意义非凡。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二)|礼乐丰镐:青铜时代的赫赫宗周——沣水两京沣水两京青铜器

西周车马坑遗存保护展示 西周车马坑遗存保护展示

镐京位于沣河东岸,西周铜器铭文称作“宗周”。西北界临沣水,东界古潏水,南近洨河,也是一处相对密闭的区域。因汉代在建上林苑、昆明池时对其故址造成破坏,导致镐京总体布局不太清晰。根据近年的考古资料,汉昆明池以北的斗门镇、花园村、上泉村、普渡村、落水村、白家庄等地西周遗迹非常丰富,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可能是镐京的重要区域。

两京的宫殿、庙堂及其他重要建筑都应是夯土地基、屋顶覆瓦、讲求对称的院落式建筑。人们常言秦砖汉瓦,其实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西北地区就已经开始使用陶瓦。目前最早的瓦出土于延安芦山峁遗址,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的宫殿也可见陶瓦的使用痕迹。夏商之时,陶瓦主要用于都城的宫殿建筑。西周时期,陶瓦是高等级建筑的构件,伴随着周文化在全国的扩张,瓦的使用也由丰镐、周原一带的关中地区散布到华北、江汉以及三峡地区,比如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北京琉璃河遗址、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襄樊邓城遗址、巫山双堰塘遗址。早期的陶瓦形制多样,一般为泥条盘筑而成,外壁装饰篮纹、绳纹等简单纹样,主要用于铺盖屋脊,也兼具排水、围护等用途。

与商人的冲突和较量大大加速了周人的文明进程,武王攻伐商周之前,周人自己制作的青铜器,其精致程度已经与商人的青铜器难分伯仲。周人的翦商策略也不断取得成功,商人在关中的实力已经荡然无存。此时,商王杀比干、囚箕子,内部矛盾激化,商人长期以来的军事高压政策也使得背叛商朝的方国越来越多,周武王挥师东进、定鼎天下的时机日渐成熟。

青铜一般指铜、锡、铅合金,我国夏、商、周三代大量使用青铜铸造器物,并赋予其“礼”的社会功用,它的生产与使用得到了国家的倾力支持和强力保障,最能体现国力和文明程度。商人喜好饮酒,青铜酒器种类繁多,常见的器物有觚(gū)、爵、斝(jiǎ)、角、觥(gōng)、尊、瓿(bù)、罍(léi)、盉(hé)、卣(yǒu)等。在所有的青铜礼器组合中,以觚、爵为代表的酒器出现频率最高,它们不仅用于祭祀天地、饮酒作乐,也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二)|礼乐丰镐:青铜时代的赫赫宗周——沣水两京沣水两京青铜器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二)|礼乐丰镐:青铜时代的赫赫宗周——沣水两京沣水两京青铜器

饕餮纹觚 商代晚期 西安市长安区丰镐遗址出土 高29.7厘米,口径17厘米

商代晚期的青铜觚一半为喇叭形侈口,细颈而小腹,圈足外撇,亦呈喇叭状。“觚”的称呼源自宋代文人的命名,其实并没有什么可靠的根据,加之一直以来未见器物自名,所以觚的名称便沿用了下来。

2010年一件名为同的此形器物出现在大家眼前,我们才知道3000年以前它的真正名字为“同”。字起初没有下部的“口”,是筒、桶一类器物的象形。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二)|礼乐丰镐:青铜时代的赫赫宗周——沣水两京沣水两京青铜器

今“同”

此外,这件器物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成王赐醴酒给内史毫,用以祼(guàn)祭,内史毫不敢怠慢,制作了这件用作祼祭的器物以盛之。日本学者林巳奈夫曾经怀疑过殷商后期铜觚的用途,认为觚口极度外张而腹腔却较小,不适合直接饮酒。该器的铭文无疑明确地回答了相关的疑问。近些年随着其他新资料的出土,更是从细节上揭开了觚的用途之谜。原来在青铜觚的腹部还没有木质的小筒,筒上有漏斗状的塞子,用以盛放(玉)瓒。祼祭时浇灌鬯(chàng)酒于瓒之上,因瓒往往高出觚口,所以大侈其口以免鬯酒外洒。祼祭是象征性的,灌酒不必多,故觚之腔体不用太大。裸祭结束后,鬯酒可以倒出赐给亲属以获得祖先保佑。丰镐遗址出土的饕餮觚正是用于祼祭的青铜礼器,可能为周人翦商时所获。该器制作精良,纹饰细致规整,疏密得当,庄严而不失活泼,能够反映出商人的富足与强大。

周王在丰镐两京号令诸侯、奖惩公卿,具体的史实虽鲜见于古籍,但不少青铜器铭文所载的事件显然就发生在两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