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团的演员
通过流畅的动作
天衣无缝的配合
神奇般地还原了 13 幅阿拉瓦乔的名作
01
《基督下葬》
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约 1602 - 1603 年,梵蒂冈博物馆

这是卡拉瓦乔最著名、也是在成熟期最好的作品之一。这幅祭坛画描绘的是基督被钉死十字架后,被圣母和信徒埋葬的悲剧场景,现由梵蒂冈美术馆珍藏。
卡拉瓦乔是一个非常追求真实感的画家,所以画中的人物,虽然都对耶稣的死非常悲伤,但表情各不相同,有些相对平静,有些则非常激动。这时再回想模仿者们的表情……的确十分尽力。
/p>
02
《抹大拉玛利亚的狂喜》
mary magdalen in ecstasy
约 1606 年,私人收藏
这幅作品曾长达 400 多年不知去向,只留下 8 幅复本传世。直到 2014 年,意大利艺术史学家格雷戈里(mina gregori)才发现,欧洲一位匿名藏家手中的复本,其实就是真迹。
画中一脸痴迷的女子,是耶稣的弟子“抹大拉马利亚”。之所以做出这种表情,甚至眼睛里还有泪水,是因为她正在受到神的感召。
03
《圣彼得受难》
the 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
约 1601 年,罗马人民圣母教堂
这位死法很扭曲的信徒,名叫彼得。他最初是一名渔夫,后来成为了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被审讯的时候,他因为害怕,三次都不肯承认与耶稣的关系。所以后来在为罗马殉教之时,因为自觉不配和耶稣同样的死法,就要求行刑者把他,倒着挂在十字架上。
04
《被斩首的圣施洗者约翰》
the beheading of saint john
约 1608 年,马耳他瓦莱塔圣若望副主教堂
这幅画是卡拉瓦乔,受马耳他骑士团委托,绘制的单幅祭坛画,同时也是卡拉瓦乔绘制过的,最大的单幅祭坛画。
画面的背景,取材自马耳他骑士团刑法典中,所记载的一所监狱。 “死亡”是卡拉瓦乔晚期的创作基调,出现大量的砍头画作,甚至以自己作为被砍头的模特儿,这在艺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05
《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约 1599 - 1602 年,罗马国立绘画馆
以“斩首”为题材的作品,卡拉瓦乔画了还真不少,这是最为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描绘了圣经旧约中的故事——寡妇朱迪斯带着女仆,前往营帐中,勾引前来攻打犹太人的亚述帝国主帅,霍洛芬斯。在将他灌醉后,割下了他的头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被砍头的倒霉主帅,其实是卡拉瓦乔的自画像。有说法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所以靠这种方式祈求得到宽恕。
06
《被鞭笞的耶稣》
flagellation of christ
约 1607 年,罗马人民圣母教堂
这幅画是卡拉瓦乔最美,但又最悲伤的作品之一。画面中无辜的受害者与拷打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情感在这样一个纠结的悲剧场景中,被放至了最大限度。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右边行刑者的腿,正压在耶稣的小腿上。毫无疑问,他是在享受这份工作。在卡拉瓦乔的宗教画作中,他从未回避人类只要有机会,就会伤害彼此的真相。这幅画似乎在说:人们是多么享受这一切。
07
《圣马太受难》
the martyrdom of saint matthew
约 1599 - 1600 年,罗马圣路吉教堂
仔细看持刀者左后方那个人,眼熟吗?
没错,卡拉瓦乔又把自己画进去了。不过这一次他终于放过了自己,充当了一个路人甲,逃脱了死亡的厄运。
08
《圣母领报》
the annunciation
约 1608 年,法国南希美术馆
这幅画比较简洁,也很易懂,就是圣母主题里,特别常见的题材——天使加百利,手持圣洁的百合花从天而降,告诉玛利亚上帝对她的安排,而圣母温顺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画中的天使背朝观众,圣母的面部,充满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09
《逃亡埃及》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
约 1597 年,罗马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这幅画取材于《圣经》,表现了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带着刚降生的基督,为了躲避犹太希律王的屠杀,逃往埃及路上的情景。
此画风格朴实,有一种卡拉瓦乔早期作品的宁静柔和。画中的圣约瑟,看起来象是一位普通劳动者,面孔饱经风霜,前额布满皱纹。卡拉瓦乔善于把这种批判精神,贯穿在他的作品中。
10
《水仙少年》
narcissus
约 1597 - 1599 年,罗马国立绘画馆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英俊的少年,每天都到一个湖边欣赏自己的美貌。他对自己的容颜非常痴迷,以致于某一天掉进湖中溺水而亡。后来,在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了一株鲜花,人们把它称为水仙花。
这是卡拉瓦乔少有的,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画作。湖边少年低垂的头,与两手撑成弧形,恰与对称的水中倒影,连成一个封闭完整的圆,诠释了自恋的主题,并且也透露了其同性恋倾向。
11
《拉撒路的复活》
the raising of lazarus
约 1609 年,意大利墨西拿地方博物馆
画面中心这个僵直的人,就是拉撒路。他是抹大拉的玛利亚的兄弟,也是耶稣的好友。按《约翰福音》的说法,拉撒路因病死去,四天后,耶稣来到了他的墓前,吩咐他出来。于是拉撒路复活,从墓中走出。
画中表现的,就是这个复活的场面。耶稣伸出手来,仿佛“神说要有光”,众人由此看到耶稣的神迹,很多人从此信了耶稣。
12
《圣方济各受圣痕》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in ecstasy
约 1595 年,美国沃兹沃思艺术博物馆
圣方济各是天主教圣人,也是方济会和贫穷修女会的创办人。他出身富裕,却放弃了继承家业,终其一生行乞传道。
据说为了协助圣方济各的扶贫布道工作,1224 年上帝曾显现异相——由六翅天使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稣受难时所承受的五伤(即双手双脚与左胁),用以感化罪人的铁石心肠,使他们痛改前非、皈依天主。
13
《酒神巴克斯》
bacchus
约 1595 年,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卡拉瓦乔,在加入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赞助人,红衣主教德尔蒙特家后不久创作的,因此被认为是暗喻了红衣主教,对年轻男孩的喜爱。
这位半裸的酒神斜靠在椅子上,桌上有甁红酒,手中还拿着一杯红酒,一副微醉模样。慵懒目光里透露着一股暧昧和逸乐气息,似乎在邀观众参加宴饮。
卡拉瓦乔的作品因何而伟大?
20 年代画评家,罗伯托·隆吉说过的一段话:
“没有卡拉瓦乔,
就没有里贝拉、弗美尔、拉·图尔和伦勃朗;
没有他,
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和马奈
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伯纳德·贝伦森,也同样表示赞同:
“除了米开朗基罗,
没有任何一个意大利画家有如此大的影响。”
附:卡拉瓦乔作品
圣马太的召唤,卡拉瓦乔,1508年,布面油画,322×340厘米
圣王路易堂祷告室,罗马
同时,卡拉瓦乔对宗教人物的平民主义描绘也是开创性的,通过增加年龄和贫穷的迹象,以非理想化的方式展示圣经人物。这有助于使神性人性化,使普通观者更容易接近它们。
卡拉瓦乔从未结婚,也没有孩子,他对年轻男性的许多感官描写,加上他作品中缺乏色情女性角色,引发了围绕他的性取向的讨论。
尽管卡拉瓦乔只活到39岁,但他对周围的画家以及后来的艺术运动,尤其是巴洛克艺术和19世纪的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p>/p>
视频来源:天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