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作者:没有禁食女婿

艺术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拓展我们的人生,将我们的人生延伸到我们触及不到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另类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1610年)。名字跟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1564年)一样,同样都是艺术大师,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卡拉瓦乔像》奥塔维奥·莱奥尼(1621年)

出生于米兰附近一个小镇的卡拉瓦乔5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于一场瘟疫,从此,小卡拉瓦乔就开始混迹于米兰的街头。终日跟小混混、酒鬼、妓女这些社会底层的人群为伍。这也养成了卡拉瓦乔在历来的艺术家中非常另类的性格:冲动、暴躁,到处惹是生非。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混混,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分。就像我们现在人或多或少会对一个会画画的小流氓有莫名的好感一样,当时跟他混迹在一起的伙伴们七拼八凑,送给了卡拉瓦乔一笔学画画的学费。就这样,1584年,13岁的卡拉瓦乔跟随米兰画家西蒙·彼得扎诺开始学徒。随着年龄的增长,卡拉瓦乔在绘画上进步的同时,也更加到处惹是生非。彼得扎诺一看,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事,赶紧把这尊“瘟神”送走吧。就这样,卡拉瓦乔结束了四年的学画生涯,离开了彼得扎诺的工作室。

回到了街头,卡拉瓦乔又开始了以往的生活。然而,心中对绘画的渴求和躁动,促使他在1592年来到了当时西方艺术的中心——罗马,给画家朱塞佩·切萨里做助手。当时的罗马聚集了西方最杰出的艺术家,但是,他们都不真正属于这里。因为这里不仅有辉煌的艺术,还有肮脏的街头,这里是属于卡拉瓦乔的。切萨里带着他走了很多地方,见识了很多大师和他们的作品。眼界的开阔让卡拉瓦乔迅速成长为非常成熟的画家。他的天分和技能也深深打动了切萨里,想长久地把他留在身边。然而,在和切萨里的弟弟发生剧烈的冲突之后,和上次一样,他又被赶了出来。

这次的流落街头和上次完全不一样了。很快,他就凭借一幅作品《纸牌作弊老手》,吸引了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马里亚·德尔·蒙特的关注。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弗朗切斯科·马里亚·德尔·蒙特主教》奥塔维奥·莱奥尼(1621年)

这个双性恋的主教邀请同样是双性恋的卡拉瓦乔到他的官邸住了下来,资助他的绘画事业。从卡拉瓦乔的这第一幅杰作可以看出,主教也是一位一流的鉴赏家。

画面的最左侧是一个年轻的不谙世事的公子哥,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手里的纸牌,苦苦思索,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一场诡计正在上演。中间靠后面的男子,侧着身子在偷瞄他手里面的牌,同时给坐在最右侧的他的同伙做手势,告诉他:手里还有一个“二王”。而右侧的这个对手假装若无其事地把左手悠闲地搭在桌子上,右手在背后抽出事先准备好的出老千的牌,同时眼睛紧盯着对手,防止被发现。

这就是卡拉瓦乔被人们称为绘画界的戏剧大师的原因。他用画笔把这戏剧性的一幕捕捉下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把在画面前欣赏的我们,不知不觉地被带入进去。你想呵斥一声,阻止这场阴谋,还是想冷眼旁观,等着看一出被骗得很惨或是出老千的人被抓现行的好戏?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纸牌作弊老手》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4年)

跟主教在一起的时间里,可能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双性恋的关系,卡拉瓦乔创作出了大量的美丽妩媚的美少年的作品。虽然在16、17世纪,很多画家都画过美少年,但只有卡拉瓦乔这么执着,充满爱欲。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音乐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5年)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酒神巴克斯》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5年)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被蜥蜴咬的男孩》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6年)

虽然这个时候的卡拉瓦乔已经具备跻身一流画家的实力,但是他的作品都是比较小的画幅的。当时的艺术圈子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你没有画过大画,就算你的作品再怎么好,也不会被真正认可。终于,在主教的帮助下,1599年,卡拉瓦乔被委托为圣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的肯塔瑞里礼拜堂绘画并于1600年完工,这就是《圣马太蒙召》和《圣马太蒙难》。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圣马太蒙召》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9年-1600年)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圣马太蒙难》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9年-1600年)

这两幅画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都是巨大的作品,两幅的尺寸大概都是320cm*340cm,同时又都是宗教画。具备了这两点就具备了在当时被艺术圈认可的前提。

第二,这两幅作品都延续了之前《纸牌作弊老手》的手法来描绘圣经故事。场景的戏剧性给我们的感觉是,虽然在讲述神圣的圣经故事,却不再像以往大师们描绘的那么华丽和虚无缥缈,而是很真实很真实的瞬间,就像正在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贡布里这样希描述卡拉瓦乔:“他是像以前的乔托和丢勒那样伟大的艺术家,打算像观看正在邻居家里发生的事情一样,亲眼目睹那些神圣事件”。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圣马太蒙召》。画面最右侧靠里面的是耶稣。为了增加真实性,卡拉瓦乔把耶稣的大半张脸和身体的所有部分都隐藏在阴影里或被挡住,连头上代表神性的光环也画得若隐若现。他抬起右手指向马太,说到:跟我走吧。耶稣的这只手是临摹了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基罗在《创世纪》中亚当的手,算是他对前辈的致敬吧。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创世纪》(局部)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508年-1512年)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圣马太蒙召》(局部)

挡在耶稣前面的是圣彼得,圣彼得的左边也是一个背对我们的人物。这个人可能是对突然闯进来的两个人很意外,右手撑在座位上想要站起来,左手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佩剑。而圣彼得则微微抬起右手,没有明确所指,仿佛在跟身边的这个年轻人说:不要紧张,我们叫个人就走。这里面的圣彼得一头凌乱的短发(这是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发型,有身份地位的人才会留长发),衣服很随意地披着,光着脚,手里拿着一根短棍,活脱脱一个长途跋涉的底层穷苦百姓的形象。对圣人这样的描绘,卡拉瓦乔是第一人。以往艺术家都把圣人画得起码很“体面”,华美的法袍,光洁白皙的皮肤,神采奕奕的表情等等,好像这样才具备神性。卡拉瓦乔觉得这不符合事实,耶稣的门徒大都是当时底层的劳苦大众,就应该是他描绘的这样。

画面最左侧的两个人聚精会神地看着放在桌子上的钱,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人进来。尤其是前面坐着的这个在交税的年轻人,仿佛是很舍不得马太收走这些钱,把头深深低下,眼睛死死盯着眼前的钱,左手紧紧抓着钱袋子紧贴着自己的身体,右手手指则偷偷地把桌子上几个铜板从一堆铜板里面拨出来。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面对我们的左边第二个人就是马太。他听到耶稣的召唤时正用右手数着桌子上的铜钱,瞪大了眼睛,充满惊奇和疑问。虽然左手指向右边的人,对耶稣说:你是在叫他还是在叫我?但是桌子底下的腿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要站起来,随时跟随耶稣离开。

当然,在马太的左侧,卡拉瓦乔仍然没有忘记画上一个年轻、俊美、单纯的美少年,并且给了他的脸部整幅画面最强的光。右臂悠闲地搭在马太的身上,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仿佛置身事外一样。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艺术的“暴徒”——卡拉瓦乔(上)

而《圣马太蒙难》这幅画也非常真实的还原了马太面对死亡的绝望和无助以及周围人的惊恐和慌乱。卡拉瓦乔常年混迹街头,一定是见惯了暴力和死亡,才能在笔下如此真切地还原。

这两幅画一经推出,立刻在罗马引起了轰动。整个罗马一半以上的年轻艺术家都聚集在卡拉瓦乔的周围,将他奉若神明,后来还专门成立了“卡拉瓦乔画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