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图尔是一位一度被人遗忘的画家。
虽然他在世时享有盛誉,但17世纪末画坛风格的改变让他的作品变得无人问津,加上他的画作缺少落款签名与创作年份,他的很多作品被归到其他人的名下,渐渐地,他的名字就这样被遗忘了。

过了几个世纪的辗转,拉图尔的作品很多佚失,而且不少作品被误以为是他人作品,不少作品破损,甚至被他人改动。直到上世纪,拉图尔的作品才重新被人们重视。
拉图尔的作品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很大,以至于很多拉图尔的作品曾被以为出自卡拉瓦乔之手。
来源:纸上美术馆系列《拉图尔:于是有了光》
拉图尔的画作,不描绘室外景象,没有风景,就连室内也没有装饰,只有光秃秃的墙面来映衬这光与影。大家会发现他画面中的光特别好看,作为卡拉瓦乔与维米尔之间的人物,多少能从拉图尔的作品中看到他们的影子。
来源:纸上美术馆系列《拉图尔:于是有了光》
拉图尔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那个年代正值宗教改革声势浩大的时代,而他出生的洛林公国地处德意志的旁边,受到的冲击自然很大。
我们可以在图册中看到大量天主教相关的作品,他一直通过画笔作为捍卫自己的信仰。不过,他的宗教画与大家印象中的宗教画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在于画面内容表达的形式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表达的是一种庄严,神或圣人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明显能看出来与一般人的不同。而在拉图尔的画中,宗教主题和世俗主题并没有明显的边界感。每一个天主的故事,表现得像一个会发生在日常的小场景,既严肃又有趣,细腻得过分,显得很真实。
世俗画是拉图尔现在最负盛名的画作种类。
连最近在东京国立新美术举行的《大都会美术馆展》的展览主视觉、海报和门票设计,都选择了拉图尔的《女占卜师》。
展览现场还特意把卡拉瓦乔和拉图尔摆在同一面墙!真是看得雷切尔很感慨。是透纳追星成功,和克劳德洛兰同墙展出一样的感动(*1)。
《方片A的作弊者/草花A作弊者》(*2)应该大部分人都看过,里面每一个人的表情,夸张却不失真实感,让人百看不厌。
画面中间女子显露酥胸,狡猾、邪恶的心理活动已经包含在表情中;侍女带着淡黄色的头巾,淡黄色是背叛者犹大的代表色,一直用在犹大衣服的绘画中;左边的男子倚着桌子,并不是因为劳累,是为了用肥大的袖子及从肩上垂下的长丝缎遮住自己摆在赌桌上的钱,不让对手点清。
实际上,这幅画画的是右方男子面临17世纪的三种诱惑:赌、酒、色。男子衣着华丽,表情单纯,一看就知道很好骗。明明如此危机四伏,本人却浑然不知。而这样的场景可能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这就是这幅画让人恐怖之处。
日剧《彼得的葬礼》中,这幅画频频出现,隐喻人心的不可测。此作更成为日本艺术作家——中野京子的出圈名作《怖い絵(胆小别看画)》第一册的封面。
甚至可以说,这套书最初火起来,与选择拉图尔做封面有很大关系。
来源:纸上美术馆系列《拉图尔:于是有了光》
16、17世纪开始,画家的主题不再只限定在宗教主题上,画册中拉图尔的作品陈列,是这个时代最贴切的表达。
说到他的世俗画,大家能在画面中看到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来自画家深深的宗教信仰,表达出来对于当时下层人民的悲伤感情。
画册还有一点相当赞,除去拉图尔本身的作品,还把大量与拉图尔画作风格相关的不同画家的作品给陈列出来,方便读者更立体,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理解拉图尔。
如果说在巴洛克时期,拉图尔为天主教传播创作这样的作品,只是为了让开始动摇信心的人们被烛光的神圣美好感动,那么这样的宗教作品加上其他的世俗画,在今天靠什么感动着各界与各地的人们?
拉图尔让人过目不忘的烛光、还有眼光,继续魅惑着人们。
拉图尔的光影魅力,尽在《纸上美术馆》中。这套书内容难度适中,既适合作为艺术启蒙、又是你们经常苦求不得的“高清大图”,是高的性价比的“科普画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