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谈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以中年女性写实油画,彰显虔诚的人性态度

作者:诗夜城主

无论我们对16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画家卡拉奇的方法感觉如何,17世纪的卡拉瓦乔及其支持者对它的评价无疑不高,这两位画家的关系的确很好——对于卡拉瓦乔来说,那可非常难得,因为他脾气狂放暴躁,动不动就发火,甚至还用匕首捅人,但是卡拉瓦乔的作品却跟卡拉奇走的路子不同,卡拉瓦乔认为,害怕丑陋似乎倒是个可鄙的毛病,他要的是真实,像他眼见的那样真实,他丝毫不喜欢古典样板,也丝毫不重视“理想美”,无论是描绘女人还是男人。

浅谈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以中年女性写实油画,彰显虔诚的人性态度

正因为卡拉瓦乔不喜欢古典样板,不重视“理想美”,导致笔下的画作一直引发种种争议,作为主顾的宗教机构认为有些画作过于写实而亵渎神圣,卡拉瓦乔的这种“过于写实”是深度刻画人物心理,并不是精致细腻的修饰描绘人物外在形象,卡拉瓦乔的创作是将关注点转向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并在绘画中运用反差强烈的明暗对比法渲染气氛,让观赏者有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好像自己就是画中人物事件的参与者。

浅谈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以中年女性写实油画,彰显虔诚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乔倔强的个性,从来不管人们认为画面“美不美”,他都要忠实地描摹自然,这种“自然主义”态度比卡拉奇强调美的态度更为虔诚,卡拉瓦乔在创作宗教题材的画作之前都要反复阅读《圣经》,深入思考它的字句,这很像以前的乔托和丢勒那样伟大的艺术家,把《圣经》中的神圣事件看作像发生在邻居家里一样,能目睹那些神圣事件,比如那幅《圣母之死》画中的所有人都在一个普通人的家里,而不是神圣的教堂,

浅谈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以中年女性写实油画,彰显虔诚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乔作品

而且画中的圣母是以当地的一名妓女为模特,她也是画家的情人,这是将圣母完全“人格化”,将她表现成和人间的中年女性一样,腹部肿胀、腿脚裸露,这幅画因为太过于写实,而被订购的教堂拒收,教堂认为卡拉瓦乔描绘的不是具有神威的圣母,而是有七情六欲的中年女性,已死的圣母,是卡拉瓦乔想要表达宗教神学思想已死,人性的欲望已复活,卡拉瓦乔以他的明暗法已使古老经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真实、更可感可触,

浅谈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以中年女性写实油画,彰显虔诚的人性态度

虽然那些宗教神权者拒绝卡拉瓦乔创作的作品,但丝毫不影响卡拉瓦乔在画坛的影响力,有一大批画家非常崇拜卡拉瓦乔,比如,同是17世纪的女画家真蒂莱斯基,男画家伦勃朗、鲁本斯、拉图尔等等,他们擅长借鉴吸收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法,从而也创作出具有戏剧性画面、撼人气势的画作,值得注意的是,卡拉瓦乔的光线不是让人物身体看起来优美柔和,而是让光线晃眼,几乎刺目,跟深深的阴影形成对比。

浅谈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以中年女性写实油画,彰显虔诚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乔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同样也是无可估量的,论光影效果,他可以和“欧洲文艺复兴三杰”相提并论,卡拉瓦乔带有“人间烟火”的光影明暗效果,终结了宗教题材画作的宗教气息,他使用的光线是那样执拗而忠实地把整个奇异的场面凸显出来,其忠实的程度当时很少有人能够赏识,然而对后世的艺术家却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回过头来看那幅《圣母之死》女性油画,光线从左上角洒下,照在死去的圣母身上,遮住了哭泣的马德莱娜,光线至马德莱娜周遭转暗,代表无尽的悲伤,圣母完全被“人格化”了,将宗教人物完全“人格化”,丝毫没有一点神的气息。卡拉瓦乔是西方艺术史上的第一人,拉斐尔只是将圣母“亲民化”,依然还有神的气息。

浅谈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以中年女性写实油画,彰显虔诚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乔作品《圣母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