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繪畫大師卡拉瓦喬以中年女性寫實油畫,彰顯虔誠的人性态度

無論我們對16世紀末期的意大利畫家卡拉奇的方法感覺如何,17世紀的卡拉瓦喬及其支援者對它的評價無疑不高,這兩位畫家的關系的确很好——對于卡拉瓦喬來說,那可非常難得,因為他脾氣狂放暴躁,動不動就發火,甚至還用匕首捅人,但是卡拉瓦喬的作品卻跟卡拉奇走的路子不同,卡拉瓦喬認為,害怕醜陋似乎倒是個可鄙的毛病,他要的是真實,像他眼見的那樣真實,他絲毫不喜歡古典樣闆,也絲毫不重視“理想美”,無論是描繪女人還是男人。

淺談繪畫大師卡拉瓦喬以中年女性寫實油畫,彰顯虔誠的人性态度

正因為卡拉瓦喬不喜歡古典樣闆,不重視“理想美”,導緻筆下的畫作一直引發種種争議,作為主顧的宗教機構認為有些畫作過于寫實而亵渎神聖,卡拉瓦喬的這種“過于寫實”是深度刻畫人物心理,并不是精緻細膩的修飾描繪人物外在形象,卡拉瓦喬的創作是将關注點轉向現實生活的真實場景,并在繪畫中運用反差強烈的明暗對比法渲染氣氛,讓觀賞者有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好像自己就是畫中人物事件的參與者。

淺談繪畫大師卡拉瓦喬以中年女性寫實油畫,彰顯虔誠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喬倔強的個性,從來不管人們認為畫面“美不美”,他都要忠實地描摹自然,這種“自然主義”态度比卡拉奇強調美的态度更為虔誠,卡拉瓦喬在創作宗教題材的畫作之前都要反複閱讀《聖經》,深入思考它的字句,這很像以前的喬托和丢勒那樣偉大的藝術家,把《聖經》中的神聖事件看作像發生在鄰居家裡一樣,能目睹那些神聖事件,比如那幅《聖母之死》畫中的所有人都在一個普通人的家裡,而不是神聖的教堂,

淺談繪畫大師卡拉瓦喬以中年女性寫實油畫,彰顯虔誠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喬作品

而且畫中的聖母是以當地的一名妓女為模特,她也是畫家的情人,這是将聖母完全“人格化”,将她表現成和人間的中年女性一樣,腹部腫脹、腿腳裸露,這幅畫因為太過于寫實,而被訂購的教堂拒收,教堂認為卡拉瓦喬描繪的不是具有神威的聖母,而是有七情六欲的中年女性,已死的聖母,是卡拉瓦喬想要表達宗教神學思想已死,人性的欲望已複活,卡拉瓦喬以他的明暗法已使古老經文中的人物看起來更真實、更可感可觸,

淺談繪畫大師卡拉瓦喬以中年女性寫實油畫,彰顯虔誠的人性态度

雖然那些宗教神權者拒絕卡拉瓦喬創作的作品,但絲毫不影響卡拉瓦喬在畫壇的影響力,有一大批畫家非常崇拜卡拉瓦喬,比如,同是17世紀的女畫家真蒂萊斯基,男畫家倫勃朗、魯本斯、拉圖爾等等,他們擅長借鑒吸收卡拉瓦喬的明暗對比法,進而也創作出具有戲劇性畫面、撼人氣勢的畫作,值得注意的是,卡拉瓦喬的光線不是讓人物身體看起來優美柔和,而是讓光線晃眼,幾乎刺目,跟深深的陰影形成對比。

淺談繪畫大師卡拉瓦喬以中年女性寫實油畫,彰顯虔誠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喬在整個西方藝術史上的地位,同樣也是無可估量的,論光影效果,他可以和“歐洲文藝複興三傑”相提并論,卡拉瓦喬帶有“人間煙火”的光影明暗效果,終結了宗教題材畫作的宗教氣息,他使用的光線是那樣執拗而忠實地把整個奇異的場面凸顯出來,其忠實的程度當時很少有人能夠賞識,然而對後世的藝術家卻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回過頭來看那幅《聖母之死》女性油畫,光線從左上角灑下,照在死去的聖母身上,遮住了哭泣的馬德萊娜,光線至馬德萊娜周遭轉暗,代表無盡的悲傷,聖母完全被“人格化”了,将宗教人物完全“人格化”,絲毫沒有一點神的氣息。卡拉瓦喬是西方藝術史上的第一人,拉斐爾隻是将聖母“親民化”,依然還有神的氣息。

淺談繪畫大師卡拉瓦喬以中年女性寫實油畫,彰顯虔誠的人性态度

卡拉瓦喬作品《聖母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