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作家张恨水郑州碧沙岗见闻

作者:老泡郑州儿时歌谣

郭磊 搜集

民国作家张恨水郑州碧沙岗见闻

小说家张恨水,1934年5月曾作陕甘之游从北京出发,先抵郑州,在郑州游历了碧沙岗等地。他为陕甘之游写下的《西游小记》中,对当时的碧沙岗有如下记载:

民国作家张恨水郑州碧沙岗见闻

到郑州的旅客,有一个地方必去玩玩的,就是碧沙岗。离郑州约五里路,坐人力车去,来往给一元钱好了。这个地方,原来是冯玉祥部下的阵亡将士墓,在墓前用了几十亩地筑成了个园子,花木很多。在郑州这个工商业繁盛的地方,只有感到喧嚣,有这样一个地方,那是很可一新耳目的了。园子是坐南朝北的,门很伟大上书‘碧沙岗’三个大字,你自然知道是谁人的手笔。进门一条很宽的人行路,穿过一架如船蓬式的葡萄架,长约十尺,这很有点意思。南行,有一道池子,池土架有石桥。迎面一架东西,挡住了眼帘,便是纪念塔了。塔前三角式,建有三个亭子,用花木陪衬着。若是在中国文人脑筋里,必定题上大招,千秋等等名字。冯先生脑筋里,如何会放进这一套,所以这三个亭子的名字,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亭后,有一个纪念堂,可不叫五权了。堂里都是国民二军的将领的大照片和这些人悬的匾额。这里有桌凳,看园人借着卖茶。凳子很长,许多冯先生同行,支脚交卧。穿过这个堂,后面就是阵亡将士的灵堂了,里面供了无数牌位。在这堂后,就是墓地,那墓是北而南,一排一排的葬着。墓上栽有果子树。睁眼一看,累累然,点不清数目。各墓前都有小碑。御上题字,记有军职、藉贯、阵亡地,年龄。我和同行的工友小李作了二种不相干的工作,就是对年龄方面加以调查。发现了最小的十五岁,普通都是十八九岁到二十四五岁。“假使他们还活着的话,比我还年轻哩。”我情不自禁,这样慨叹地说了一句。我到这里的时候,是阳历五月初,当然,北方天气,还是南方暮春,所以这里的月季木香之类,开得正茂盛。灵台前有几十棵牡丹、月季,开得更是红艳艳的,这真象征着这里的军人魂了。

民国作家张恨水郑州碧沙岗见闻

(《西游小记》刊在《旅行杂志》第八卷,1924年9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