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作者:文藏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2463字,阅读仅需6分钟~

王原祁为首的「娄东派」,以文人出身的画家为主,而以王翚为首的「虞山派」画家则不同,他们大都与王翚相似,是以画业谋生的职业画师。职业画师重技艺,却不擅诗词唱和,无诗文集流传,可资研究的文字材料匮乏,故这一派画家中虽不乏造诣高超者,却常被近人所忽视,顾昉便是其中之一……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清 王翚、顾昉等合绘 康熙南巡图卷(第九卷局部)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绘制康熙《南巡图》,身边最得力的助手莫过于杨晋和顾昉。杨晋为王翚中年时所收的弟子,追随王翚的时间较久,又因传世作品数量多,画名海内皆知;而顾昉为王翚晚年弟子,画史记载简略,传世作品亦极少。

顾昉,字日方,号若周,又号晚皋散人,江苏上海(今上海)人。

顾昉幼居故里,曾从学于严载。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清 顾昉 秋声赋图页 纸本设色 取自故宫博物院藏顾昉等绘《虞山衣盔图》册

严载,字沧醅,不仅性情乖张执拗,画风亦以「怪」闻名。目前,未见顾昉早期的作品传世,彼时其画风或许多类其师之奇险、荒率。几年过去,随着年岁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画艺的精进,乡间老画师的境界和技艺,已经远不能满足顾昉对画学更高层次的渴望与追求。他不再信服严氏的指授,期冀着更广阔的天地。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顾昉之后随同里叶凤毛之父进京,见到王翚真迹,倾慕于王翚的画艺,于是托「巢云」说情,拜于门下,得王翚亲授,并参与了康熙《南巡图》的绘制,自此追随王翚左右,直至王翚仙逝。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顾昉幼年学画,从学于严沧醅仅有几年,以此推断,顾昉随同里叶敷远游入京时,应刚刚成年,在二十岁左右。

从进京至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王翚去世的二十多年中,是顾昉创作的高峰期,目前可知的传世作品大多集中在此时。此间,受恩师的提携,顾昉屡次参与了王翚主笔的集体创作;此外,他的个人创作也为王翚所看重,屡次得到恩师亲笔题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翚等九家山水图》册中收录有顾昉一帧「溪山树亭」,仿倪瓒笔意作林亭小景,图中有王翚亲书题跋:「不见云林三百年,谁将凡骨换神仙。风烟惨淡秋光好,拾得金丹在眼前。」这是目前所见有年款的顾昉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作于「壬申春日」,即康熙三十一年春,是顾昉初入师门时的画作。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清 顾昉 溪山树亭图页 纸本水墨 取自故宫博物院藏清王翚、顾昉等绘《王翚等九家山水图》册

同样作于康熙三十一年的,还有《虞山衣盔图》册中的「秋声赋」一帧。「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初冬日,顾昉以欧阳修《秋声赋》中的诗句为题作此图,水墨淡着色,画面以树为主题,描绘月夜下秋风萧瑟之境。用笔工致,表现出谦逊恭谨的创作态度。图中所钤「游戏翰墨」一印系杨晋鉴藏章,可知此帧乃为杨晋所作。杨晋是王翚最为得意的弟子,顾昉初入师门,通过此图,既是与杨晋切磋技艺,又表达了虚心求教之意。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清 顾昉 仿黄公望山水图页 纸本水墨 取自故宫博物院藏顾昉等绘《虞山衣盔图》册

《虞山衣盔图》册中另有一帧顾昉的「仿黄公望山水」,图拟元人笔意作秋景,以披麻皴、米点皴兼之以「北派」笔法,苍莽浑厚,有乃师风范。

顾昉在王翚的指点下,画艺精进,短短几月,面貌为之一变。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五月夏至,王翚、杨晋、顾昉三人合画《溪亭松鹤图》扇页,王翚绘山水,杨晋补亭台、人物,顾昉以宋人法画老树几株。对比数月前「秋声赋」一帧中的树木,此幅用笔劲秀,树形若蟹爪,颇具古意,应是王翚悉心雕琢之功。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清 王翚、杨晋、顾昉合绘 溪亭松鹤图扇页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年夏六月,王翚携弟子杨晋、宋骏业、徐玫、顾昉,以及绘制康熙《南巡图》的同人王云、虞沅、吴芷,共同合作了《九秋图》,题识中上款人为「东老年翁」,应属京城名流。纵观图中名手笔下的花草,多学恽寿平没骨法,清新淡雅之中,平添了工致精秀的宫廷味道,然而略有刻板之嫌。顾昉的花卉面貌,亦并非王翚陶染所成,而是绘制康熙《南巡图》期间,规步于恽寿平风格所主导的宫廷画风,其花卉技法平常,此后也未见不俗之作。

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王翚南归后,顾昉仍追随左右,直至恩师谢世。这一时期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春天的《溪山无尽图》卷,是顾昉仅见的手卷作品。此卷与王翚仿王蒙之作一脉相承,构图繁密充盈,得深远高旷之致。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清 王翚、顾昉等八人合绘 九秋图轴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顾昉师从王翚学艺二十余载,期间随老师绘制完成了康熙《南巡图》这一宏篇巨构,不仅练就了画艺,也改变了身份地位,从民间画师一跃而成当世名手。

顾昉并不具备王翚的学习境遇,可以纵观古代名迹,因此,他所临习的,更多是老师笔下的古人笔墨。王翚受王时敏、王鉴的影响,心摹手追「元四家」,并在临仿之中融入了各家之长,因此,顾昉在临仿此类题材时,也亦步亦趋地学习王翚的技法。大体而言,顾昉在临仿黄公望、倪瓒和王蒙时,皆可得王翚之神韵。

王翚逝世于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此后,因同里叶敷在广州任知州,顾昉赴粤投奔。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清 顾昉 溪山无尽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藏顾昉《孟浩然武陵泛舟诗意图》轴,画白云远岫,烟水微澜,高士行吟的桃源仙境,富有唐宋遗韵。图中自题:「摹赵伯驹笔意,晚皋散人顾昉。」虽无年款,但从款识来看,可能是顾昉晚期的作品。「晚皋散人顾昉」款题数字,与中期作品仅落款「顾昉」二字或加籍贯不同;而行书款署,亦不复中期模仿王翚楷书的拘谨。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以此图来考察顾昉的青绿山水风格,树木、山石轮廓依然仿乃师,而构图、水波、人物、建筑等诸多细节都与王翚的青绿山水面貌不同。文化素养、艺术修养的局限,造成了顾昉用笔刻露的习气;而以画谋生的方式,使得顾昉无暇思考,他的作品因此少了文人的含蓄和蕴藉。所以,他描摹极佳的对象往往是如赵大年、仇英等工细风格的「北派」大家,而于米家父子、倪瓒的笔简意清,则力有不逮,仅仅求得形似。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同样身为职业画家的王翚,因文坛宿儒王时敏、王鉴的亲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素养、艺术修养的不足,能够在临仿前人的基础上,集古大成;而顾昉从学王翚,文化素养方面的缺失得不到填补,因此艺术造诣又逊王翚一筹,只知一味摹古,不能自出机杼,这也是王翚之后,「虞山派」画家的通病。

笼罩在王翚光环下的顾昉,虽为一代名家,却终难企及恩师的艺术境界与画坛地位。

王翚之后虞山派有何通病?虞山后学中此人为何常被忽视?幼时好画 从学乡里追随石谷 画名远播画艺乃成 南游终老《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原文作者:王晓梅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9月刊《被画史轻忽的虞山后学——顾昉的生平及创作考》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