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出自哪里?又如何反清?▋ 出处关于“菜根”关于“布衣”关于“滋味”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出自哪里?又如何反清?▋ 出处关于“菜根”关于“布衣”关于“滋味”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另有演变句——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仅一字之差。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出自哪里?又如何反清?▋ 出处关于“菜根”关于“布衣”关于“滋味”

《襄汾县志》记载,郑板桥曾在山西太平县师庄(今襄汾县赵康)尉家教书,留下书法石碣一块,碣文是: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落款有“板桥”二字和两方篆刻“郑燮”、“丙辰进士”图章。此书法石碣现存襄汾县博物馆。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这句话字面意思很简单,顾名思义即可。

但一说到“菜根”,人们就很容易想到《菜根谭》,那么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出自哪里?又如何反清?▋ 出处关于“菜根”关于“布衣”关于“滋味”

《菜根谭》中,“菜根”之名,作者洪应明本人未做解释,世人对此存在多种说法:

1.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来自宋人汪革“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名言。汪革字信民,是宋代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为人方正,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南宋理学家朱熹欣赏其人其语,曾为之作批注说:“学者当常以‘志士不忘在沟壑’为念,则道义重而计较死生之心轻矣。况衣食至微末事,不得未必死,亦何用犯义犯分、役心役志,营营以求之耶!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蔬菜之根,通常质地粗劣、滋味寡淡,贫家以此度日,富人难以下咽。汪信民以“咬菜根”代指艰苦的生活条件,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抑制口腹之欲、忍受物质上的清贫,必能顽强地适应各种困境,从而把握人生真谛,有所成就。

2.菜根中有真味也——卧薪尝胆

洪应明的好友于孔兼则在《菜根谭序》中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这似乎是将汪革的说法又引申一步。在他看来,“菜根”不仅代表着作者所曾经历过的种种风波险阻、清苦艰辛,也暗示着作者自警自立、自强不息的意志,所以他说“菜根中有真味也”。

3.性定菜根香,当静心培根——书与和菜根都被人忽视,需细细品味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三山病夫通理应邀为此书重刻本作序。他老实承认自己对此书一无所知,既不知洪应明为何许人,亦不知题名“菜根”何所取义,所以只能写下自己的理解:

一方面,因为菜之味由根发,所以“培根”对“菜味”至关重要;书中那些人生感悟亦是修身养性的“培根之论”,所以值得世人重视。另一方面,菜根之香非性定者不能体会,此书被人忽视的命运恰如被人轻弃的菜根,所以对于书中那些平淡朴素而又通达深刻的道理,读者需要静心定性,细细玩味。

《菜根谭》中有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这几句教人宠辱不惊,外人对自己的敬重和轻视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和自己本心无关,所以无需恼怒。

《菜根谭》中这样写

従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従冗入闲、然后覚闲中之滋味最长。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歩自寛平一歩。浓艶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以上几句教人看开世间繁杂事物,学会宽容、不争与放下。

布衣之暖,菜根之香,诗书之味长。

如此说来,其又与“三味书屋”有所渊源?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出自哪里?又如何反清?▋ 出处关于“菜根”关于“布衣”关于“滋味”

说起三味书屋,那是清末民初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原名为“三余书屋”,取自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一句话“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寓意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努力读书,切莫荒废了光阴。

赏识并引之为座右铭的,不只是三余书屋的主人,苏东坡也非常赏识这句话,写有诗曰“此生有味在三余”。

后来,三余书屋被寿镜吾先生(鲁迅先生的老师)的爷爷改为了“三味书屋”,似乎就是借此之意。

而除了这种说法,还有另外的两种说法:

一种来自于寿镜吾先生的次子,他曾解释说:“若三味取义,幼时挺父兄传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这句话经后人考证,是出自于宋代李淑《邯郸书目》,原为:“读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出自哪里?又如何反清?▋ 出处关于“菜根”关于“布衣”关于“滋味”

另一种说法则是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所说,“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口中,听到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而具体解释就是: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寿宇说,祖父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这也是后来人们主观臆测出来众多说法的主要原因。

兜兜转转又回来……

从古自今,很多事情,不是越传越骇人,就是越传越美好,相关的不相关的都能连接在一起,而原来的本意可能很简单。

但一些诗文、史料仔细解读、推敲起来,却又自有其妙之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