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寻迹宁晋古渡口」南北白豆村:由“泊渡”而来

作者:宁晋大陆泽文化

探究四芝兰镇南白豆、北白豆村的起源,“白豆”是“泊渡”的谐音。据村里老人传说白豆村的来历,不知什么年代,此地有条河——滹沱老河有个渡口,好多人在此泊渡过河,人多成村,名曰泊渡。日久叫之曰白豆村。

“泊”,写成“白”,白豆村名不是个例,同为宁晋县城东的延白村、白木村古代也曾写作“延伯”、“白末”,城西南的柏房村古代写作“伯方”,都是谐音字,实为宁晋泊的历史遗存,皆因宁晋泊而来,也是宁晋泊的历史起源,更是宁晋泊的“活化石”。

滹沱河古代曾流经白豆村。有史可考的记载是,明成化八年(1472年)至清道光元年(1821年)350年中,滹沱河6次迁徙有4次泛入宁晋泊。离境后其支流仍由城东北白豆村一带南流入泊,久而久之渐渐淤塞,后改由城西北米家庄村西经城下南流,水势大逊于前。

白豆村究竟源于何年何代?查阅方志 ,金代已有白豆村。清初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卷二:“龙泉寺:白豆村,大定建。”也就是说,白豆村有龙泉寺,建于金大定年间。

明初山西迁民白豆村,则要晚的多了。《邢台地名志》(邢台地区地名办公室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月出版) 303页:“李姓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入白豆村,清初从白豆村迁入河渠。” 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城北乡:“二羊盃、朱家庄、白豆俱五十里。”

至于何时分为南白豆、北白豆两村?尚待考证。

「寻迹宁晋古渡口」南北白豆村:由“泊渡”而来
「寻迹宁晋古渡口」南北白豆村:由“泊渡”而来

有意思的是,现代一些书籍的记述往往望文生义,捕风捉影。比如《宁晋县地名志》这样记述白豆村的由来:

南、北白豆,在四芝兰北偏西4.5公里处。明燕王扫北后,山西洪洞县迁民定居,村北盛产白豆,人称白豆村。1958年分为二村,分称南、北白豆。

张智慧《河北地名文化研究》:“宁晋县北,南白豆. 为盛产白豆之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