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80年前写的日记
你读过吗?
我没见过
现在就来看看

这本日记的主人
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
权先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为中国气象产业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贡献
"龚先生始终把造福国家、服务社会作为第一原则。他必须推进国家需要的一切。从老人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事的精神。"
- 叶都正
下一个
让我们一起读历史的话语
感受一代气象学家
第一心与使命,责任与行动
01
从字面上看
很多人都知道,他留下了500万字的学术著作。但他写的日记的大小是未知的 - 900万字。
日记片段
日记中涵盖的领域范围令人惊叹!
天气状况、国事活动、来宾出行、信件等,无所不包,不仅与科教领域有关,而且记录了他们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的活动。
除了气象学和地理学,数学天文学,地质生物学,国际政治,中外历史,哲学杰作,通俗小说,诗歌和歌曲,以及物体的混合,都参与了狩猎。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录是在1961年,当时于克俊访问了四川省的阿坝。
从阿坝到米亚罗,有详细的记录,关于何时,要走多少公里,以及要走多少高度。在这张记录表中,他于7:50从阿坝出发,于18:06抵达米亚罗,在海拔2,700至4040米的高度行驶了244公里,沿途留下了23个地点的记录。
日记的原始手稿是凌乱的笔迹,因为他坐在吉普车里,在崎岖的道路上行驶,拿着高度计看现在的高度;那一年他71岁。
你可以学习
他写着天气和条件的日记,这是他日常日记的"必备行动"。
天气、温度、湿度如何,当桃树开花,柳树长出绿叶,燕子从北方飞来,他在日记里有记载。
作为一名气象学家,这不仅是他的日记,也是他研究的源泉。
02
科学精神
1935年,他在南宁主持了中国科学会第二十届年会,并发表了题为"利害关系、权利和权利"的演讲。
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这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只问对错,不顾利益"。也就是说,只有真理,无论个人利益如何,有了这种科学精神,才能拥有科学的存在。
- 这很容易谈论
他指出,先进科学技术要想在我国生根发芽,首先要培养"只问是非,不计利益"的科学精神。
在演讲发表后的一年里,这位46岁的老人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该大学将"求真"作为一门学科。
"求真道,"适度"说得最好,是'博学、审问、深思熟虑、辨别、做',仅凭博学审问是不够的,必须深思熟虑、自以为是、独眼,要分辨是非。可以对错失心,然后尽我所能去做,朱格武侯所谓'敬业,死后',成败直言,不见逆光。
1941年,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一书中,他更明确地强调:
"倡导科学,不仅要认识科学的方法,还要认识现代科学的目标。现代科学的目标是寻求真理。科学的方法可以改变,但科学的目标永远不能改变,这就是科学的精神。"
于克轩倡导的科学精神
具体来说,还有三个方面
第一,"不盲目服从,不回响,一以理性为依据。在逆境中,那么不屈不挠,无所畏惧,坚强,只问对错,不管兴趣如何。
第二,"虚假的,不是任意的,不是任意的。
第三,"专注一致,实事求是,不做无病呻吟,严谨、细致"。
阅读这本80年前的日记
你想说什么?
留言告知我们
来源:中国气象
编辑:杨萌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