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能上位,首先是有一个好爹,同样有能力的人,谁要是有一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父亲,就可以人比人气死人,火箭速度提拔,人家早晨吐口痰的时候可以享受美貌姬妾的“美人盂”,而草根出身的你却只有苦逼的给黄脸婆倒夜壶。
就像每一个成功的贪官一样,严世蕃也十分有能力,别看他长得脑袋大脖子粗,还瞎了一只眼,但通晓时务,熟悉国典,智商优秀,再加上能“揣摩上意”这项突出的情商值,想不成功都难,所以才有嘉靖朝“第一鬼才”之称。

嘉靖皇帝有一次夜间忽然觉得有件事很难处理,传旨给内阁大学士们让他们“票拟”。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度,首辅严嵩和徐阶等人在值班房商量老半天,也没有统一的好主意。
最后只好各自写一篇,写完后传阅着互相给提意见,推敲半天,仍然无法统一提出处理意见,但架不住太监不停来催促,说皇帝不高兴了,嫌太慢,最后只好狠狠心誊抄了一遍呈上去了。
这个时候,严嵩赶紧派人回府把皇帝要求给儿子严世蕃传了一份,让他赶紧出主意。
过了一会,太监把嘉靖帝批阅后的“票拟”拿了回来,大家一看,皇帝明显并不满意,很多地方被朱笔涂抹。
恰逢此时,严世蕃的回帖到了,几个人一看,观点独到,字字珠玑,赶紧重抄一遍,又呈给皇帝。
这几个人,包括严世蕃的老子严嵩,算是真正服了严世蕃,自此后,凡是有难题,大家没有统一意见的,都会抓来严世蕃顶缸,而人家严世蕃严枪手所写的,每次几乎都能顺利过关。
所以严嵩才能说出“等我与东楼(严世蕃号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这样的举贤不避亲的狂话,严世蕃成为内阁官方荣誉枪手。
嘉靖皇帝晚上喜欢看书,又一次,看到一本书上有读来艰涩的地方,顺手把这几个字抄下,仍令太监送到值班的阁员们那里求翻译,严嵩、徐阶、李本统统解释不上来。
老办法吧,快马加鞭送到严世蕃处,很快就等来了回信,写的也很简单,一行字解释意思,另一行字介绍出处,是那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几人找来此书一翻,果然如此。
据说每当求救信送到严世蕃府上之后,严世蕃不管喝得多醉,都会让人找来一盆热水,浸泡毛巾后,以烫毛巾敷面,如此两三回后,必然精神抖擞,提笔就写,是典型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好典型。
嘉靖皇帝喜欢青词,内阁辅臣中多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严世藩最得意的功夫就是写青词。
“鬼才”严世蕃头脑的最后一次灵光闪耀,出现在他二次锒铛入狱之际,当时面临御史林润等人数项罪名的参劾,他故意散布风声,表示宝宝怕死了其中一项罪名。哪一项?陷害忠良!
这项罪名,就连普通老百姓听起来也很愤怒,沈炼、杨继盛案在民间早已传到沸反盈天,为刚正不阿的好官沈炼、视死如归的猛男杨继盛将军报仇,是一种人皆拍手称快的政治正确,这项罪名砸实了,光老百姓的唾沫都能淹死他小样的!
“三法司”的各位领导黄光升、张永明、张守等人也认同这种说法,他们把“陷害忠良”这项罪名丰富了语言,写的煽情又生动,并放在了据说严世蕃最害怕的谳词头条。
可惜另外一名青词达人——想彻底扳倒严嵩父子的徐阶,同样想到了这一点。
徐阶看着黄光升拿过来的谳词,笑问老黄:“看来老严家做通你们三法司的思想工作了。”
黄光升一脸懵逼,徐大人这是烧糊涂了么?我们恨不能置严世蕃于死地啊,你看我们的语气用的多激烈多严重。
徐阶告诉黄光升,问题就出在他们对“陷害忠良”这项罪名的重视程度上,语气越煽情,效果越反其道而行。
当年给沈炼、杨继盛定下罪名的当事人正是嘉靖皇帝,老哥爱面子,不爱承认错误,你们这么写,是想把他老人家的脸面放在火炉上炙烤么?
要想置严世蕃于死地,就得把这条拿下,多突出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住宅私拟王府”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程序上是冤枉了他,不假,但能达到大家让他死的实质目的。